而是像讀武俠小說般看懂,像學文一樣學懂。
活在這高武的世界,最不懂,能比過去的自己不懂?
懂與不懂的標準不同,更多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王閏之在感情上一時難以接受,在理智上卻又不得不信,拿不定主意,請他稍等片刻,忙著去找蘇軾商量。秦朝是誰?外面那些人知道都要裝作不知道,王閏之不用。
秦朝見王閏之大失從容,心裡有種說不出地成就感,卻又覺十分不該。念頭一轉,按理說蘇軾最忙都該騰出身來見上一面,他該不會是想借機觀察,順便考驗一下自己的人品?
另一邊,蘇軾從妻子嘴裡得知李詩詩的奇遇,整個人全傻了,半晌才回過神,喃喃自語道:“從汴梁到蘇州走直線通運河都有三千餘里路,早知道武功有這麼神奇,就不該一心只撲在文學上,弄得現在‘百無一用是書生’,不如拿把刀上沙場殺敵……”
“蘇家做文壇領袖還不夠,難道還想爭武林至尊?”王閏之這話像一盆冰水澆在蘇軾頭上,讓蘇軾打了個冷顫,一下子完全清醒。
滿臉感激道:“慚愧!慚愧!若非夫人提醒。險些又釀下大錯。”
心想:學武學不到最高不如不學!重文輕武的內中情由,老百姓可以不懂裝懂,我可以?要沒有太祖皇帝立下不殺士大夫的規矩,有一百顆腦袋都砍了。沒了腦袋,要武功何用?
“早說過,蘇家不做文壇領袖,夫君便不會如此多災多難,時而被打壓,時而被提拔,一手大棒。一手蘿蔔,不吃不行,吃了後,以前有最大抱負,也都早被磨平了。”
蘇軾一雙耳朵被夫人弄得左癢右癢,也只有強忍,聽完轉身道:“夫人所言甚是。但這次回朝,為夫心裡是高興居多,拼了老命也要多實現一些理想。多伸展一些抱負。”
王閏之做了個隔牆有耳的手勢,兩人不再談論朝政,一邊說著家裡的瑣事,一邊走向秦朝所在客房。卻不知這一切都被秦朝看在眼裡。聽在耳裡,一句不漏,一字不差。夫婦倆雖然已經很小心謹慎,但畢竟都沒怎麼親身體驗過武功的神奇。
隔山如隔山。
面對著年紀比自己大一、兩代。輩分卻不知大了多少代的‘東坡先生’蘇軾,秦朝感慨良多,嘴裡滔滔不絕。有時連他自己都不知說了些什麼,直到蘇軾說少年老成,才回過神。
秦朝用‘北冥版金剛不壞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