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按朕這四個字刻成金匾,掛在襄陽城城門上,表彰襄陽城之功!”
復又輕聲念道:“沒有襄陽城就沒有帝國的今天啊!”
襄陽城的百姓已經開始浩浩蕩蕩的舉行搬遷,作為劉協直接管治地襄陽城。百姓的富裕程度遠超過各地,即便是如今大漢富商雲集的南京城,論每戶平均財富也遠不及襄陽,在襄陽城居住的都是最初各地的富家,年輕一代人都畢業自荊州州學和襄陽郡學,甚至很多都是襄陽學府的學子,這就是京都的好處。
各大學府也開始了搬遷工程,博覽館也開始全面搬遷,只有治略府等機構和軍隊還沒有走,劉協很長時間沒有過問朝政,回到襄陽城之後,也開始督察各方面事宜,發現即使自己不在,各方面的事宜仍然井井有條地進行,並沒有什麼混亂之處。
劉協心中也非常開心,唯一麻煩的就是西域州,海運貿易的開展,目前各地商社都開始透過海洋貿易向西方出貨,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還沒有發覺大漢和羅馬已經建立了海上貿易通道,以為大漢帝國停止出貨,是想斷絕自己的財稅主要來源,各自都很驚慌,派出使臣來到襄陽打探。
幽州現在集中了六十萬的傭工,新地傭工還不斷的從泰州運過來,整體建設已經上了非常大的一個臺階,可以說是集中全國主要的財力在集中建設幽州。
新的幽州擁有天京城、安泰城、范陽郡(原涿郡)、代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土谷郡、中山郡(原中山國),九地以天京城南邊城為中心以寬路相通,主要鋪路材料都選用瀛州運來的火山灰製成的羅馬混凝土和石子,大漢帝國目前主要使用的四輪馬車在這種道路上行駛起來速度更快,效率也增加很多。
由於國家財政受到限制,這種道路的鋪設還不能向各地推廣,但劉協還是開始規劃,主要的道路中心和水運中心,並提出一級運輸中心和二級運輸中心的分別,以洛陽、濟南、江夏、天京城、南京城、西安為一級道路中心,彭城、襄陽、宛城、晉陽等城市都只是二級道路中心,水運中心也依次制定,實際上就是繼續貫徹城市中心概念,天京、南京、西京、濟南、洛陽、江夏、成都、壽春是國內八大建設中心,而海上貿易路線中,安泰、大連、南海、泰金、廣陵、錫金六個港口成為主要建設港口。
荊州南部和揚州抽調的百萬人口已經集齊,開始分成十批向泰州移動,太學府也抽調兩百餘名學者,由太學府博學院士趙範和農學院士陽止東領銜前往泰金成立南洋理工學府和南洋學府,治略府抽調出以蔣濟為首的六十二人新老搭配的官員隊伍也先行一步前往泰金成立泰州治略臺。
錫金成為安州治所,馬尾半島(馬來半島)也正式劃入安州地界,治略府也開始抽選新的官員,在安州治略官員沒有抵達錫金前,蔣濟和泰州治略官員先承擔安州的治理工作。
安州的土著並不多,目前總數不超過二十萬,各地集商社蜂擁而至後,各家搶奪土著為傭工,並各地搶地盤作為開發地。
荊州武德集商社、東南吳氏集商社、江南民生集商社三家搶到的地盤可謂最大,荊州武德集商社和附屬的荊州各地三十一家小商社雲集在安信島(加里曼丹島,南洋群島中最大的一片,比今天的泰國還要大一些),東南吳氏集商社則為了火山灰資源,領著江東各家商社集中在安雅島(今蘇門答臘島),江南民生集商社領著徐州主要的商社集中在安果島(新幾內亞島,和今天江蘇省差不多大,可能還要大一些許)。
其他十幾家集商社也都各自尋找到比較大的島嶼開發,各自主要產業都集中在水稻、香料、錫礦,尤其是錫礦大範圍的發現,使得國內食品加工業產生一些變化,醃製食品開始透過錫箔紙包裝流向各地。
錫的加工也比鐵方便,新式的錫餐具、用具開始湧向全國,也湧向了羅馬帝國。
離既定天京城大典只有兩個月了,劉協終於領著御府、統帥府和治略府的官員開始前往天京城,新野預備軍也抽調部分前往幽州的右北平郡,成立新的北平預備軍。
經過六年的建設,高峰時刻投入了近百萬勞動力,天京城主體部分終於向一個雄偉的巨人一般出現在世人面前,揉和東西方文化精髓建設而成的天京城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城市的認識,彷彿傳說中的羅馬城一般,但比羅馬城更大更繁華,尤其在炎黃廣場和學府大道周邊,各種造型各異卻能夠保持中華傳統建築理念的美輪美奐的建築層出不窮。
比以往更完善的道路體系、城市衛生體系、城市供水和排水體系,更綜合的居民坊,各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