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之戰前,伽馬6號星球的社會關係,是由原始複製人類與宇宙流浪者外來種族形成的兩極社會關係。
逐鹿之戰後,宇宙流浪者用消融原始複製人類存在感的方式企圖主宰星球,這種行為經將曾經兩極對立的社會關係徹底粉碎。
之後就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
宇宙流浪者本來就是種群隕滅後的倖存者,單一種族極少的數量根本不足以維持種族延續。
實體種群生物又有著延續血脈的天性,於是就促發了一場即使放在整個宇宙高度來看,都非常罕見的種族大融合。
不同種群的宇宙流浪者血脈融合。
宇宙流浪者與伽馬6號星球上的原始複製人類、動植物等所有生命形式的融合。
原始複製人類與宇宙流浪者創造的異色人類族群融合。
新的世界就在這個物種大融合的背景之下產生。
無論是宇宙流浪者,還是原始複製人類,最初的血脈都在融合之下不斷的消融。
同時存在於他們原始血脈之中的力量,也在不斷的削弱。
最終,新的世界誕生了。
那是一個人、神、鬼、妖、魔混雜的新世界。
但在這個過程之中,有一群存在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那就是逐鹿之戰前,就已經因為個體力量的強大,站到了
社會最頂尖、確立了自己超然地位的上古“神”。
他們的力量足夠維持個體生命的長久存在,根本沒有依靠血脈延續的必要,這在當時已經逐漸喪失了血脈力量的下層生物看來,就是欲—望的終點。
也就是——長生。
在新世界裡,新的社會關係都圍繞著“長生”展開。
無論是人、是神、是妖、是魔,是鬼都在努力追求個體力量的提升,努力朝那群至高無上,掌握著至強力量和欲—望終點的“上古之神”靠攏,墘也正是在那個時代來到了這個星球。
聽著墘的描述,我大概已經猜到墘到來的時間節點。
武王伐紂!
現代人們對於這段歷史的認知,大多來源於那本成書還在《西遊記》之後的《封神演義》。
雖然現代的主流認知認為西遊和封神都是小說,但我相信無風是不會起浪的。
特別是於現在的我而言,連身為地球人的身份認知都已經被改寫,也沒什麼事是不可能發生的了。
讓我以重新建立起來的歷史認識來回看,武王伐紂之前仙人妖魔遍地走,連普通人透過修行都能施展法術,所有的生物都在追求修煉的終點,獲得長生。
這正符合了墘所描述的“新世界”。
我原本就認為術法其實就是力量的不同展現
形式,現在看來也是正確的。
之所以我把“武王伐紂”當做時間節點來看,是因為在那場、仙神大戰、歷史事件之後,力量強於普通人的都飛昇了,遍地走的神仙大能也變的不常見了。
現在這個真正以普通人類為主體的世界正是在這之後出現的。
這之後人類的力量展現途徑,才從個體的力量追求,完全倒向了對新工具的研發依賴。
直至現代促成了以經濟、武器、科技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力量標準體系。
“武王伐紂、封神之戰之後,那些牛掰的存在都上了封神榜,後來的修行之路就變的縹緲無蹤,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吧?”我向墘說出了我的想法。
墘給我的答覆是——所謂的封神之戰就是它一己之力搞出來的!
那個創造了伽馬6號星球的宇宙種群“虛”,完成了從能量化到實體化的身體進化,摒棄了天生的弱點。
這對於需要力量來爭取更龐大生存空間的宇宙族群來說,是自強之路上一場意義非凡的轉折性成功。
但相對於浩大無際的宇宙,這樣的成功還不足以支撐“虛”發動族群之戰的信心。
因為那樣的戰爭砝碼,是一整個族群的未來,勝則繁榮敗則滅亡。
對於一個對宇宙規則有深刻領悟的族群來說,這是
不可承受的重要。
於是“虛”在保留了能量體對力量的敏感屬性前提下,繼獲得實體後又有了新的發展計劃。
那就是近一步的達成實體進化。
他們想要成為同時掌握能量體和實體雙重生命buff的超強族群。
正因此,“虛”才會對伽馬六號星球上的原始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