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棍的前提下,移動紅棍,才可以把紅棍取出來。這時另一個孩子對著邁克做鬼臉,對著他的耳朵吹氣,還說他是塌鼻子,試圖分散他的注意力。
邁克全然不為所動,慢慢呼吸,放鬆肌肉,眼睛緊盯著目標。他知道要想贏得這場遊戲,必須排除他人惡作劇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他在內心剋制著自己,終於,他成功地把紅棍子取出來了。
這項遊戲內容很簡單,但需要參加者能集中注意力,具備很好的動作協調能力,目的是教會孩子情感控制技能。
7。 破窗效應: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有一句俗語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成長中難免會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在低齡兒童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後天良好環境的影響能夠彌補孩子的先天不足,誘發內在的潛能,引導孩子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認識“破窗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斗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帕羅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群和相對雜亂的布朗克斯街區。停在中產階級社群的那一輛,停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而另一輛,他摘掉車牌,開啟頂棚,結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後來,他把那輛完好無損的汽車敲碎了一塊玻璃,結果,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
以這項試驗為基礎,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會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4)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發現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