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主席臺。
⑶對身邊的人心存感激。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孩子的成長除了家庭、學校的教育和支援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周圍的人。因此,教育孩子對他人要心存感激,也是孩子必修的一門功課。
⑷感激競爭對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競爭對手,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競爭對手,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明智的父母要教育孩子感激對手,因為對手不僅能激發孩子的鬥志,還能促使孩子的心胸更寬闊,而這些都是做人、做事成功的關鍵因素。
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去應聘一家大公司。面試結束後,公司經理突然看著他的臉問到:“你為父母洗過腳嗎?”
“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的回答。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14)
“那好吧,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為父母洗過手腳,明天來這裡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洗一次。能做到嗎?”
青年聽了,雖然心裡覺得這要求有點奇怪,不過還是答應了。
青年出身貧寒,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靠母親為人打工掙錢養家。他也很用功學習,從小學到中學成績都很優異,如願考進北京一所名牌大學。一直以來,母親毫無怨言,辛苦打工供他上學。
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他決定為母親洗腳。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為自己洗腳,感到很奇怪。於是青年將自己必須為母親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裡。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棍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經理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裡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經理。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只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讓她受苦了。”
經理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0。 棘輪效應: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
中國有句古訓:成由儉,敗由奢。成功由勤勞節儉開始,失敗因奢侈浪費所致,在任何時候,這個樸素的真理都不會過時。
由奢入儉難
古典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提出一種經濟觀點,認為消費是可逆的,即絕對收入水平變動必然立即引起消費水平的變化。
針對這一觀點,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認為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消費決策不可能是一種理想的計劃,它還取決於消費習慣。這種消費習慣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生理和社會需要、個人的經歷、個人經歷的後果等,特別是個人在收入最高期所達到的消費標準。由於後者的影響,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尤其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
這個理論叫做“棘輪效應”,又稱為“制輪作用”。這一理論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增加消費容易,減少消費則難。因為一向過著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實際收入降低,多半不會馬上因此降低消費水準,而會繼續保持相當高的消費水準。即消費“指標”一旦上去了,便很難再降下來,就像“棘輪”一樣,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實際上棘輪效應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學家司馬光一句著名的話來概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出自他寫給兒子司馬康的一封家書《訓儉示康》中,除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著名論斷,他還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秉承清白家風,不喜奢侈浪費,倡導儉樸為美,他寫此家書的目的在於告誡兒子不可沾染紈絝之氣,保持儉樸清廉的家庭傳統。
“棘輪效應”是出於人的一種本性,人生而有欲,而一旦有了慾望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
對於慾望,我們沒有辦法禁止,但一定不能放縱,對於過度的及至貪得無厭的奢求,必須加以節制。如果對自己的慾望不加限制的話,過度地放縱奢侈,沒能培養儉樸的生活習慣,必然會使自古“富不過三代”之說成了必然,就必然出現“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