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孝明翁主請來,先讓李媛坐在王位上,趙貴人坐在李媛身邊。
再在李媛和趙貴人的前面掛上一張簾子。
而王昊則在簾子前面的左側放一張椅子坐下,代他的未婚妻李媛處理朝政。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
廢除原來朝鮮的官制和名稱,直接採用明朝的官制和名稱。王昊以天朝欽差的名義攝政,不向他未婚妻行禮。權力在朝鮮國王之上。
考慮到殿中的將領都沒有什麼管理百姓的經驗,王昊便又決定將平安道巡撫周堪賡調來朝鮮朝廷。
由李蔭為內閣首輔,周堪賡擔任內閣次輔,樸宜智、殷根碩、李大壯三人為內閣成員。
再將登萊巡撫王自勉也調過來,擔任至關重要的吏部尚書。
其它五部尚書及相應官員,大部分從朝鮮的李氏王朝的舊吏中徵召,再呼叫一部分登萊的漢人官吏過來,在朝中協助官制的改革。
如此一來,在文官方面,基本上就都控制在王昊以及親近王昊的人手中。
然後,就是武將方面。
仿明朝的“五軍督都制”,王昊將林明從濟州島調來朝鮮朝廷,任命為大都督。
林明的手下,共設有“中、左、右、前、後”五督。
其中:
王憶祖為中軍都督。樸宜勇、金三壯、樸昌歡、李宗耀等四人分別擔任左、右、前、後四軍都督。
除此之外,就是王憶祖的兩個弟弟王憶太和王憶原,這兩人分別被任命為禁衛軍的正、副統領。
有這兩人統領禁衛軍,朝鮮王宮就可以牢牢地控制在王昊自己人的手中。
其它將領也都得到重用。
而各處地方的文官和武官,則交由內閣和六部尚書去挑選任命。
如今,經過歲月的洗禮。
原先李倧手下的那些官員們,誰忠誰奸,都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們有的投靠了申景禛,有些投靠了金自點。有的堅持抵抗,還有的賦閒在家。
只要從堅持抵抗和賦閒在家的舊吏中,挑選一些人擔任要職,讓他們參與朝政或地方的管理,這個草臺班子也就基本上搭建起來了。
王昊沒有再去參與其它官員的任命。
那些事情交給周堪賡、李蔭和王自勉他們去安排就可以了。王昊現在要面對的,主要是軍事方面來自建奴和李自成的威脅。
在將朝鮮的朝政交給周堪賡等人之後,王昊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賀人龍從蓋州撤軍。
讓賀人退回平安道,與曹變蛟共守義州。
然後,再將孫傳庭派出去。讓他去登萊,會會他的老對手李自成!
至此,王昊從實際意義上控制了朝鮮。
然後,便可以利用朝鮮的兵源、糧食、礦產等資源,使自己的勢力開始進入到一個大發展階段。
第二卷“鐵甲暴龍”到此收官。
感謝各位兄弟。
敬請繼續閱讀下一卷:“飛龍在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