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甩了甩手上的拳套,對大山倍達說:“大山先生,你沒想過把傳統的拳擊拳套換成分指拳套嗎?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雙手和手腕的靈活性。”
大山倍達疑惑道:“分指拳套?豬木戴的那種拳套嗎?”
大山倍達沒看過李小龍的《猛龍過江》,不過他卻知道安東尼奧。豬木。因為豬木是個日本人。這貨是率先在職業比賽中使用分指拳套的人,豬木為了宣傳異種格鬥術,滿世界地找人PK,對手包括拳王阿里在內。
拳王阿里與豬木打的那一場,在比賽前的宣傳詞中被稱為“世紀大決戰”,比賽打完之後,觀眾送了這場比賽一個雅號——世紀大爛仗。
原因是豬木本是個摔跤手出身,賽前拳王阿里那邊的人對比賽規則提出許多限制,包括禁止攻擊阿里的頭部、喉嚨等部位,禁止使用手刀劈擊、肘擊、膝擊、頭錘。禁止立姿踢擊、禁止擒抱……等等。
幾乎把豬木的拿手絕招都限制了,結果在整場比賽中,豬木果然不違規使用立姿踢擊,人家直接躺著踢——自始至終豬木都以低姿態或直接躺在地板上,不斷地踢打阿里的腿部。而可憐的拳王阿里先生,腿都快被踢腫了,他那沙缽大的拳頭從頭至尾只擊中豬木六拳。
最後兩人不得不以平手收場,因為裁判都不知道該怎麼判誰勝利。比賽結束後。阿里因為豬木不斷的踢擊,左腳得了血栓症住院一個多月……
風格太過迥異的兩種格鬥術,上了擂臺之後根本沒法打,除非是玩自由格鬥。這也是擂臺比賽與實際格鬥的區別,臺下沒有規則限制之後,即便是拳王泰森也有可能被一個普通的柔道運動員給廢了。
這時的極真空手道正式比賽時還沒有自己的專用拳套。比如跟泰拳打,雙方都是直接套上拳擊手套比賽。至於訓練時,則是直接用布條纏手,把手背和掌心包好,露出五指和虎口少部分。
當然。由於豬木率先在正式比賽中用分指拳套,這種具有實用性的拳套迅速在非官方的武者之間流行起來,不少練空手道的人私底下也是在用的。不過眼前這裡可是極真會館,乃是極真空手道的發源地,他們訓練時自然不會隨意跟風。
“王先生是不習慣戴這個嗎?那都換換吧。”大山倍達讓人拿來纏手的布條子,王梓鈞的燕青拳戴拳套會被限制住武力。極真空手道也同樣時如此。既然都放不開,那不如不戴好。
大山喜久子跑過來幫王梓鈞把手纏好,極真會館裡的學員聽說王梓鈞要同千葉真一打,紛紛跑過來圍觀。他們對王梓鈞的身手不瞭解,自然傾向於千葉真一勝利,畢竟千葉是這些年輕學員的師兄甚至是師叔、師叔祖——雖然這裡並沒有這種叫法。
林博文和王梓鈞的幾個保鏢亦在圍觀之列,他們同樣不清楚王梓鈞的身手,擔心王梓鈞會意外受傷。
初夏的陽光穿過樹冠照在王梓鈞的身上。佈滿大半個後背的斑斕虎刺青,提醒旁人眼前這位並非什麼斯文先生。
甚至有幾個學員看著王梓鈞背上的刺青嘖嘖讚歎,日本幫會里能有這麼大面積刺青的,可都不是什麼小人物。
“王先生,請指教!”千葉真一朝王梓鈞彎腰鞠躬。
王梓鈞抱拳說:“彼此彼此。”
雖說不是正規比賽,不過規矩還是有的,比如不能打襠部,不能打喉嚨等等危險部位。
千葉真一畢竟已經過四十歲了,雖然時常練習,但作為一個動作明星的他,要不停地忙碌奔走,實力比年輕時要大大降低。歲月不饒人,即便是拿現在的李小龍跟十年前的李小龍相比,經驗、技巧在增長,但體力和速度也已經下降了。
王梓鈞還要一個多月才滿32歲,身體幾乎算是處在巔峰狀態。
高手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訓練與實戰磨礪出來的。所以千葉真一併不認為王梓鈞有多強,畢竟王梓鈞做出一大攤的事業,能用於格鬥訓練的時間很少,實戰就更幾乎沒有了。
謹慎起見,千葉真一兜著步伐繞王梓鈞轉了小半圈,突然毫無徵兆地一個試探性側踢攻出。
王梓鈞幾年前就已經能勉強適應李小龍的進攻速度,這千葉真一的側踢速度比李小龍慢了幾乎一倍,根本不放在他眼裡。
王梓鈞一錯步就避開踢擊,就在千葉真一還沒有回腿的瞬間,他的腰部猛然發力,脊椎如同壓縮之後突然蹦開的彈簧,身體前傾揮拳撲出。
千葉真一剛才本是試探性進攻,留有七分餘地,隨時可以轉攻為守。可王梓鈞的速度實在太快,對時機的把握也妙道極點,他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