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說,國民黨軍隊沿鐵路四路開進,四個爪子伸開向我們撲來了。人家的足球向我們華北解放區的大門踢過來了,我們要守住大門,保衛華北解放區,掩護東北部隊作戰略展開。本戰略區的主要任務是粉碎國民黨軍隊在平漢、同蒲兩個方向上的進攻。但敵人入侵上黨,我們如芒在背,背上有一把刀子,背脊就發涼嘛。如不迅速殲滅上黨之敵,待國民黨軍主力南來時,我們將腹背受敵。說著,他手指陳賡、陳錫聯、陳再道:你們“三陳”都在這裡,這就是本次戰役的基本力量。鄧小平接著說,你們馬上回到部隊進行戰鬥動員。上黨戰役的決心就此定下。
29日,劉伯承與鄧小平、滕代遠、張際春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報告上黨戰役的決心與部署:閻軍1。6萬人,深入上黨,非集結重兵予以消滅不可。
已令太行主力、陳賡部及冀南的8000人共約2。8萬人進行上黨戰役,堅決消滅該敵。
為了保障戰役成功和阻扼國民黨軍沿平漢路、同蒲路北犯,他們同時令冀魯豫軍區主力由隴海路轉向平漢路,肅清新鄉以北的偽軍,控制一段鐵路;太嶽軍區沿同蒲路的部隊加緊破路,為太嶽軍區下一步轉用主力於該方向作準備;太行軍區一部配合晉察冀軍區部隊破擊正太路,另一部協同大嶽軍區部隊控制道清路,掃清沿線偽軍。
上黨戰役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處於戰略轉變關頭的第一個大戰役。由於作戰物件和作戰任務的變化,劉伯承面對的不再是分散守備和集中“掃蕩”的日偽軍,而是大規模進犯的蔣介石、閻錫山的軍隊;也不能再採用分散的游擊戰的作戰形式,而必須轉換成集中的運動戰的作戰形式。這種以作戰形式的轉變為主要內容的軍事戰略轉變,又一次擺在了他的面前。他十分清楚地知道,只有順利實現這個戰略轉變,才能有把握地取得上黨戰役的勝利;反過來說,上黨戰役的勝利實施,也就是戰略轉變的順利完成。因此,他是把上黨戰役的計劃、部署同實現軍事戰略轉變結合起來進行的。
首先是擴充部隊,編組野戰軍。還在延安時,劉伯承就接連電示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各軍區,要求他們迅速擴充兵力,立即加以集中,組建野戰兵團。到達赤岸司令部的當天,他又發出指示:“當前最急迫的任務是快集中分散作戰的部隊。要看誰集中得快,集中起來了,形成拳頭了就是勝利。”根據他的指示,各軍區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採取邊打、邊建、邊練的辦法,快速編組成太行、太嶽、冀南3個野戰縱隊,保證了上黨戰役力量上的需要。
部隊兵員的擴充,採取了個人直接動員和民兵集體動員等多種方式。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太行區的兵員擴充2。5萬,太嶽區擴充1萬。村、區、縣各級武裝逐級上升,有的改個番號就成了正規部隊。經歷了八年抗戰的根據地人民是有覺悟的。太行區武鄉縣一位60多歲的老漢,聽了幹部的擴兵宣傳,當即表示要讓他的獨生子報名參軍,說:“這還有啥說的,老劉、老鄧捎來話,要兵,總是遇到大事了。要一百,不能給九十九個半。”那種在抗戰初期父送子、妻送郎當八路的熱烈情景再一次在晉冀魯豫根據地重現。劉伯承後來回憶起這些動人的場景,充滿感情地說:“幾萬遊擊武裝還穿著五顏六色的便服就集合起來開上前線去了,成千上萬的民兵排成整齊的行列參加了戰勤工作,連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小學生也和著大人一起修路送糧,救護傷員。”
得到人民群眾真心實意擁護和支援的戰爭是必然要勝利的。
再就是政治動員和應急訓練。苦戰苦熬了8個年頭的根據地軍民,十分珍惜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成果,不少人盼著過和平生活。在一些幹部中,因為有打敗日軍的經驗,存在著蔣閻軍總比日本軍好打的輕敵情緒。劉伯承有針對性地作政治動員和部署訓練。在司令部,他親自召集直屬機關於部大會,講述上黨戰役的戰略意義。他指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是兩個命運、兩種前途的新的生死搏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要建立一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國民黨、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卻要恢復獨裁、專制的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他們的力量還沒有調整好,所以蔣介石玩弄反革命的兩手:一手是向我們發動軍事進攻。在晉冀魯豫,一面讓閻錫山搶佔我們的上黨6城,一面又叫孫連仲、胡宗南打通平漢路和同蒲路,妄想席捲華北抗戰的勝利果實,南北夾擊,驅逐晉冀魯豫部隊。另一手是假意邀請毛澤東主席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我們黨和毛主席已經識破了蔣介石的陰謀,決心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反革命的兩手。針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