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後有蕭梁”;(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題辭》)“南朝齊梁以後,帝王務以新詞相競,而梁氏一家,不減曹家父子兄弟”。(清。賀貽孫《詩筏》)
武帝蕭衍(464~549),字叔達,小字練兒。公元502年稱帝,國號為梁,都城健康。武帝在位期間勤於政務、生活節儉、吏治清明,但對外人尤其是有功之臣的猜疑心重,對自己親戚卻包庇護短。晚年大權旁落,以至侯景作亂,智窮力竭,困餓而死。蕭衍晚年崇尚佛事,在境內大肆興佛,並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同時對道、儒也有研究,並創立“三教同源說”。武帝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也不可小覷。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武帝長子蕭統(501~531),字德施,小字維摩。自幼聰慧,悟性頗高,仁厚善良,生性恬淡,勤奮好學,過目成誦。天監元年立為皇太子。曾招才學之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多卷,輯《文選》三十卷,上自周代,下迄梁朝,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後病死,年三十,諡昭明太子。原集佚,後人輯有《昭明太子集》。
武帝次子蕭綜(502~532),封豫章王,字世謙,有才學,善屬文。母吳淑媛原為齊東昏侯宮人,及至蕭衍滅齊,從蕭衍,七月產子蕭綜,衍以為己子。後吳淑媛寵愛不再,即告蕭綜此事,蕭綜出走於魏,並改名贊,字德文,終客死他鄉,卒年三十一。
武帝三子蕭綱(503~551),字世纘,小字六通,蕭統同母胞弟,在中大通三年(531)被立為太子,後侯景之亂中蕭衍薨,蕭綱即位,即簡文帝,在位兩年。大寶二年(551)為侯景所害,卒年四十八。蕭綱幼年聰睿,六歲便能屬文,然文為輕華所累,以浮豔的辭句來表現空虛放蕩的內容。精醫,著有《沐浴經》三卷、《如意方》十卷,均佚。
武帝七子蕭繹(508~554),字世誠,小字七符,一隻眼先天失明。蕭綱在位期間,不承認其帝位,後侯景害蕭綱,蕭繹趁機翦除兄弟,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在位三年,後西魏破江陵城,蕭繹被俘遭害,卒年四十六歲。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燬。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
蕭宏(473~526),武帝六弟,字宣達,封臨州靖惠王。梁天監四年,奉命都督諸軍徵魏,軍至洛口,畏縮不前,大敗而歸。後因窩藏殺人兇手妾弟吳法壽、與武帝女兒永興公主私通、謀殺武帝等行為,多次被降職免官,後普通七年卒,卒年五十四歲。
蕭正德,南朝梁文學家,字公和,南蘭陵(治今常州西北)人,臨川靖惠王蕭宏第三子。初為武帝養子,後還本,封西豐縣侯。548年被侯景擁立為帝,549年即被侯景廢,同年卒。
八友:南朝齊蕭衍(梁武帝)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等交遊﹐號為〃八友〃。見《梁書.武帝紀上》。
鍾嶸(約468~約518),文學批評家,字仲偉,祖籍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縣),昭明太子蕭統外祖。著有詩歌評論專著《詩品》,反對當時的輕浮、無病呻吟的詩風,倡導五言詩,主張“直尋”,反對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的詩歌品評的標準。
庾肩吾(487~551),南朝梁代文學家,字子慎,祖籍南陽新野(今屬河南),歷任蕭綱府中屬官,後侯景作亂,庾肩吾乘機逃至會稽;轉赴江陵;投奔蕭繹。卒時由蕭繹親作墓誌銘。庾肩吾善宮體詩,工書法,著有《書品》,敘述書法的源流演變,評論歷代書法家的特色,頗受後人的重視。
沈約(441年~513),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字休文,祖籍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出身士族,少時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仕宋齊梁三朝。齊梁之際,蕭衍重之,並助蕭衍登上帝位,屢次升遷直至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撰《晉書》、修《宋書》,另著有《齊紀》、《梁武紀》、《邇言》、《諡例》、《宋文章志》、《四聲譜》等,皆佚。鍾嶸評其詩歌風格“長於清怨”。
曹景宗(457~508),南朝梁將領,字子震,祖籍新野(今河南新野)。歷宋齊梁三代,後助蕭衍奪取帝位,繼而遷侍中、領軍將軍,進爵為公,但嗜酒好色,貪侈富有,常放縱部下掠奪民間女子、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