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是啊!汶川大地震的爆發,把這種柔潤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把人們久違了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空前地凝聚在一起,愛的火焰燃燒了神州華宇。十三億人的淚水匯聚成汪洋,磅礴的愛潮湧入了災區。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終於在大災大難面前完美地體現出來,讓世界為之動容。

于丹教授說得對,不能讓悲憫成為稀缺資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的這種悲憫好像離我們似近又遠。是誰把這種資源漸漸地淡化在人們的視線之外?為什麼人的本真、人的純潔、人的高尚、人的誠信、人的樂善好施,會如此的難得呢?

一位老者在路上行走時,突然被從後面疾馳而過的摩托車颳倒,騎車人連頭也沒有回一下便逃之夭夭了。過了一會兒,一位路人恰好從此經過,當他看見摔傷倒地的老人時,沒有半點猶豫快步走上前去把老人扶起,並攔住一輛計程車一直把受傷的老人送到醫院。不幸的是,老人由於心臟病復發不治身亡。而這位好心人被匆忙趕來的死者家屬們一致認定,他就是撞死老人的兇手。結果是好心人沒有得到善意的回報,最後以補償死者家屬一定數量的錢財而告終……

所以現在有的人說:不能做好人!

無奈,悲憫,有時只能存在人們的心裡。

還有一位老者在下公交車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然而,周圍的人們都在默然地看著他,任由老人不停地呻吟,沒有一個人走上前去把他扶起。這時,躺在地上的老人無奈地向圍觀者痛楚地說:“是我自己摔倒的!”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才有人走上前去把老人攙扶起來,並陪伴著他一直等到老者家人到來……

所以現在有的人說:不是不想做好人,只是好人難做!

無奈,人們不是沒有悲憫。

其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每一個人都心存善意,質本潔來。然而,令人氣憤的是,某些別有用意的人利用了人們的悲憫,把人們的悲憫當成了他們牟取利益的工具。人們便無可奈何地把悲憫暫時遮蔽起來,戴上一個冷漠的假面具。

悲憫,其實是一種愛心的體現。于丹教授所說的悲憫,應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悲憫情懷。也就是說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博大的愛的眼光,對人間苦難中的人要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來對待。

于丹教授就是這樣,她是以大智大慧的胸懷來憐憫同情苦海中的世人。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古人尚有如此之情懷,何況我們今人呢?

悲憫,不能遠逝的情懷!

都是春風惹的事

都是春風惹的事

三月,送來了縷縷溫馨的春風,給江南帶來了無邊的春色。

那一株株海棠樹上,掛滿了粉色的小花。那些含苞欲放的花兒長得如同小小的燈籠似的,玲瓏可愛,惹人歡喜。目光遊離之間,你還會驚喜地發現“海棠叢中點點紅”,那紅色紅得有些耀人的眼。

若你走近前去不禁會一聲驚呼:哦,是梅花!難道它也經不住春天的誘惑又綻開了美麗的笑靨?是它過慣了冬季的寒霜獨綻,想體驗一下春風的清爽還是也想在煙花三月間和百花爭奇鬥豔一展它的風姿傲骨吧?

我帶著疑問來到了單位,問了我們的老花匠才知道,原來生長在東北的我從不認得桃紅的模樣,更不熟識梅花的真風采,竟把桃花錯認成梅。唉!真是孤陋寡聞。想我不識桃花真面目,嘴裡卻還常吟詠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呢!

想起了這首詩,就想起了崔護,想起了他也是在這春意盎然之時進士落第,想借這美妙春色一舒胸中鬱悶之氣。於是,他沿著楊柳堤岸幽幽曲徑,持一精美摺扇悠哉而來。有誰知道他是尋春偶遇還是刻意尋芳呢,反正他有了“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遇。此時的他必定是隨著暗香盈盈、心情波動,猜想他一定被這眼前美景、美色所陶醉,那顆驛動的心早已心曠神怡了。如若不然,第二年在清明時節為什麼他又踏春尋芳而來,之後又怎會發出重尋不遇的感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呢?我想那時,恐怕他連那美麗女子的芳名都無從知曉吧,更不要說是相約而來了。

唉!這都是春風惹的禍!讓這崔護獨賞桃紅,暗自傷神,撫鎖追問,去何處覓得伊人蹤影?無奈他只好長嘆一聲:“人面桃花,物是人非”後,《題都城南莊》便提筆在桃花影印的院牆之上:“去年今日,就在這門院中,那美麗的嬌容和這豔麗的桃花互相映襯著,人和花一樣的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