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義良:《日本外交史,22,南進問題》,鹿島和平研究所出版會,1975年版,第94頁。'

7月18日赫爾對新聞記者發表宣告,再度對閉鎖滇緬路作法表示了反對,23日美同宣佈對外輸出廢鐵及某些等級的汽油予以簽證控制。日美雙方正在進行的“有田——格魯會詼”遂告夭折。

日本對美方的反應不予理睬,繼續擴張侵入法屬印支北部。美國採取更為強硬的對抗措施,在日軍入侵法屬印支的第三天宣佈,除西半球各國及英國之外,禁止向其他國家輸出廢鋼鐵。這一決定,使作為戰略資源缺乏的島國日本,在鋼鐵等物資方面倍感恐慌,日美矛盾開始激化。

美國的上述立場,還止住了英國的對日讓步勢頭,10月8日英國宣佈重新開放滇緬路,美英雙方的對日政策協調起來。日本的“英美可分”的策略宣告破產。其依靠外交壓力完全切斷中國南方補給線的企圖落空。日軍決定挺而走險,訴諸武力解救困境。

三、日本的北進策動

(一)德蘇戰爭爆發及日本的“關特演”

在日軍向南擴張之際,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發動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戰爭打破了曲折變化著的日蘇關係,使日本面臨著新的戰略抉擇。(霸氣 書庫 |。。)

德軍以152個師的龐大兵力,由三個方向對蘇聯全面展開了進攻,北路集團軍群沿波羅的海進攻列寧格勒,中路經斯摩稜斯克指向莫斯科,南路進攻基輔和頓巴斯等地。德軍迅速深入蘇聯國土500~600公里。日軍統帥部情報機構的一份報告稱:“在幾個月內結束戰爭的可能性很大,其結果將有可能促進現政權的崩潰。”'〔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2)朝雲新聞社,1968年版。第306頁。'

作為德國的盟國,日本軍政當局內部主張配合德國行動,立即對蘇開戰的北進論活躍起來,陸相東條英機和外相松岡洋右為北進派的代表人物。松岡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