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的程度。
連葉兒說著話,又喝了一口茶水潤喉嚨,然後就將周氏怎樣要留連芽兒的事情細細地說給張氏、連守信和連蔓兒聽。
老宅院內,連守義連同一眾幫工的鄉親們正在扒房子。連守禮、六郎、連繼祖幾個也在幫忙,只是連守禮和六郎都上了房頂,連繼祖只在地下幫著做些活計。
連守義也上了房頂,扒房子的動靜本來就不小,連守義還特意大聲說笑,一面又將拔下來的物料使勁地往地下扔,這動靜就更大了。
周氏就坐在上房屋裡,她先是盤腿坐在炕上,面朝窗戶看著大傢伙扒房子。等發現連守義特意弄大動靜,周氏就下了炕,走到前門口,靠著門框。看大傢伙幹活。
周氏並不說話,只是眼含厲色,就那麼看著。
莊稼人大多樸實,心地良善,見周氏出來而且臉色很不好,因為看她有了年紀的緣故,就有人跟她打招呼。更有那老成些的莊稼人跟同伴們發了話。
“……年紀大了,嫌動靜大吧,咱輕巧點兒都。”
大傢伙因此都放輕了動作。來幫忙扒房子的都是壯年男人。面對周氏這個年紀的女人,他們都自願退讓一步。
大傢伙這麼做,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發現了連守義的異樣。周氏和連守義母子兩個不合,這在三十里營子並不是什麼新聞。大傢伙是好意來幫工,誰都不願意這個時候看周氏和連守義鬧起來。
連守義看幫工的人這樣。心裡不願意,卻不得不自己也收斂了一些,不敢像在私底下,他在周氏跟前那樣無賴和囂張。即便是大傢伙都知道周氏不好,都覺得他有理、他委屈,但是孝的理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而且在年輕力壯的他和年老的周氏之間。大傢伙的同情心也都會偏向到周氏那一邊。
說起來,連守義雖然混,可他不傻,他知道家裡外頭是不一樣的。他不敢犯眾怒。
周氏站在那,見沒用她發話,這扒房子的動靜就小了,而且大傢伙對她都很尊重。她心裡的氣就平了一些。就在這個時候,何氏帶著連芽兒回來了。
連守義和何氏已經沒有什麼家當。但是桌椅板凳、鍋碗瓢盆、衣裳被褥等還是有一些的。這些東西,在扒房子之前都已經收攏到一處。
現在這邊連守義帶著人扒房子,何氏就帶著連芽兒把這些東西往羅家村送。
他們在羅家村的房子還沒有影,這些東西,自然是先送去羅小燕家暫放。因此,羅小燕,連同她爹孃也來幫忙搬東西,只留了羅小雀一個在家裡看家。
因為扒房子的事行的太急,雖已經託人去給二郎送信兒,但二郎在縣城,還沒有趕回來。
連芽兒是小腳,沒走過遠路,也沒幹過粗重的活計,跟著大腳的何氏身後,走的就有些吃力。周氏看見了連芽兒,連芽兒也看見了周氏。
連芽兒就有些眼淚汪汪的,可又不敢說話,只是小聲地叫“奶”,樣子看上去非常可憐。與連芽兒的樣子相反,何氏的樣子可以說得上是興高采烈。
離開老宅,何氏一點也不傷心,也沒有被人攆走的憤怒或者不甘。能夠離開老宅,遠離周氏,搬到羅家村跟二郎和羅小燕就近住著,何氏可是巴不得的。反正,到了那,她也不會少了吃喝。從此,周氏也罵不著她了,管不著她了。她能過的更加自在,還能就近使喚二郎和羅小燕,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享受享受兒子媳婦的福”,何氏簡直將今天當做了一個節日。
而且,多了連芽兒在身邊幫她幹活,她也很樂意。
周氏見連芽兒叫她,板著臉沒答應,耷拉下眼皮子,轉身就進了屋裡。
在周氏看來,連芽兒是很溫順,聽她的話,但是這種性格,有的時候表現出來,就是軟弱。畢竟不是從她腸子裡爬出來的,沒她的硬氣,反而沾染了何氏、老何家那一邊的沒出息的習氣。
一旦從自家兒孫身上發現什麼不好的、看不順眼的品質,周氏一律認為,那品質絕不會是來自於她,是被別人家的“根”給帶累了。
周氏很不高興,因為連芽兒要跟連守義和何氏走了。不過,她一點也不怪自己當時沒發話留連芽兒,她只是認為連芽兒沒出息,沒囊氣。連芽兒在當時,就該跟連守義和何氏翻臉,明確表示要留下來跟她一起過!
周氏甚至還有點不是滋味。覺得她養了連芽兒兩年,可連芽兒說跟連守義和何氏走就跟了走。畢竟,那是連芽兒的親生爹孃。
“咋養也養不親!”周氏坐回到炕上,也不看外面扒房子了,低下頭來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