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在GDP中佔有一定的份額。但總體規模仍然偏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影響遠低於發達國家。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將呈現哪些特點?其基本走向如何?引起這些變動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搞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把握大勢,抓住機遇,正確決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趨勢是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反映。考察一個產業發展趨勢要從兩個方面把握:一是從產業生命週期分析;二是從產業屬性分析。從產業週期看,一個產業的發展都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四個階段,不僅不同階段在增長速度、組織結構、技術創新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而且不同發展階段決定著產業前景和發展潛力;從產業屬性看,主要是看該產業是否具有較大的需求收入彈性、較強的關聯度和高創新率,如果屬於“三高”產業,那就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否則,即使是一個新興產業也難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文化產業從發展週期來說,目前尚處在成長階段;從產業屬性分析,又屬於“三高”產業。基於這兩點判斷,在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總趨勢將會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不成熟到成熟,以較快速度向前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性和區域性影響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這一總趨勢支配下,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在增長速度、組織演變、技術進步、區域佈局等方面將呈現如下六大趨勢。
趨勢之一:經過近幾年的平穩增長,我國文化產業將出現一個高速增長階段
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階段。圖書出版業、報刊業、廣告業、電視業等都呈現了高速發展。但最近幾年我國文化產業增速趨緩,出現了一個平穩發展階段。由於2004年以前缺乏具體統計資料,從2004、2005年的情況看,專家估計,2004年與2003年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產值的年增長率約為10%,2005年的年增長率也大概為10%。2004年我國GDP的增速為,2005年為,因此,可以判斷近幾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總體增速要略高於當年GDP的增長速度。這種速度對於處在發展初期的我國文化產業來說,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速度。有關資料顯示,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年均增長率要明顯高於GDP的平均增速。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美國在過去的24年裡(1977~2001),版權產業(文化產業的核心部分)的平均增速也是GDP同期年均增長率的兩倍。我國文化產業增長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需求方面來說,類似於20世紀*十年代那種需求集中釋放的效應已經不復存在;從供給方面來說,由於體制原因、企業自身原因,我國文化產業供給能力的進一步增長受到了制約,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
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2)
如果說過去幾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期、調整期。那麼在“十一五”期間和今後幾年,我國文化產業就會突破平臺,結束調整,呈加速發展態勢。
首先,從文化產品總需求角度分析:
國內需求方面:未來十年,我國國民經濟還會繼續保持以年均8%到9%左右的速度增長,這種宏觀背景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2005年我國人均GDP為1 703美元,到“十一五”末這一數字將超過2 400美元,其中發達地區將達到6 000美元。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預測,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4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5 000美元。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我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將繼續下降。國際經驗顯示,在這一階段,人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將呈快速增長態勢。
國際需求方面: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與日俱增,國際市場對我國文化產品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同時,隨著我國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出口將大幅度增加。文化貿易在未來十年有可能扭轉目前的鉅額逆差,實現大致平衡。
文化產業是“最終需求依賴型產業”(相對於中間需求依賴型產業),文化產品具有較大的需求收入彈性(相對於需求收入彈性小的產品),在人們收入達到一定層次以後,隨著收入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會以比收入更快的速度增長,這就為我國文化產業快於國民經濟整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