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商人不再來之後,董城已經有大半年沒有得到外面的訊息了。
上一次還是被人找上門來說外面有一個大賊,騙了皇帝的信任,被皇帝封成了慶王,還把河谷的膏梁之地騙為封地,現在外面的人正為了打他而集結起來。
來人是“特意”把這件大事告訴董氏的。
董瑞父子聽了以後就知道……騎虎難下了。
他們只好認同義軍所為,但董瑞不肯把兒子董誠送到義軍中去,只願意送些錢糧。
那人不太滿意的走了。
之後又來了三次,每回都遊說董誠去義軍共襄盛舉,日後闖下名號來,也叫天下人聽到董氏的名字。
董誠差一點被說動了,還是被董瑞的眼淚給留下來的。
從這以後,董瑞就很想從別的地方得到外面的訊息。他也曾派人出去打探,但可能是出了意外,派出去三回的人,都沒有回來,也沒有音信。
他猜測派出去的人可能都遇到了不測,也不敢再派人出去了。
董誠也想知道外面的訊息,特別是雲賊現在怎麼樣了,義軍又怎麼樣了。這一場勝負牽動著他的心神,如果雲賊勝了,天下還有誰能阻攔他呢?如果讓這樣的賊子存活在天地間,那這世間的黑白不是顛倒了嗎?
董誠道:“父親,不如就請他們進來吧。一群商人有什麼可怕的?”
董瑞死活只肯給錢糧,不肯給人,他告訴董誠,城中的丁壯才能保護他們,保護百姓,而不是義軍的“許諾”。
所以董誠覺得城外的幾百個人沒什麼。
董瑞卻是小心使得萬年舟的性格。特別是在董瑞險些被人騙走後,他更是彷彿驚弓之鳥,凡事慎之又慎。
他道:“還是再看看。”
他命人傳話給城外的商隊,讓他們在城外稍等幾天。
董誠不解,還怕商隊走了,急忙問:“爹,萬一他們走了呢?”
董瑞:“走了,就說明他們是真正的商人,到時再把人追回來就行了。如果他們等了好幾天,那反倒有詐。這城沒什麼讓人圖謀的地方。人來了不肯走,就有問題。”
結果不到半天,商隊的訊息又傳回來了。商隊說既然不能放他們進去,他們也不會多糾纏,只是隊伍裡的水不夠了,請問能不能從城裡買些水。
董瑞待要說不賣,傳話的人已經急切地說:“他們說可以用東西換!他們帶了粗鹽!”
一聽這個,董瑞父子立刻站了起來。
董瑞忙問:“帶了多少?”傳話的是城門守衛的一個小將軍,年紀也有三四十了,急得跺腳:“不多!他們說是給馬吃的!可我看了,那鹽只要煮一遍,人吃也沒問題!是土鹽!”
董瑞顧不上多說就帶上兒子跟著小將趕往城門。
他們坐著馬車到的時候,城門處已經聚了一些百姓,都對著城門外的商隊盼望著,雖然連人都看不到。
有的百姓還拿著布袋子,一看就是來買鹽的。
看到董家父子到了,紛紛道:
“城主到了!”
“老爺!”
“小公子!”
董誠是董瑞的獨子,前面還有三個夭折的哥哥,他排行最小,董瑞以前常抱著他坐車在城中穿行,所以百姓大多都認識董誠,都叫他小公子。
董瑞交待董誠:“你來安撫一下他們,讓他們速速散去。”
董誠說:“爹,哪怕不放商隊進來,那幾車鹽也要買下來!”
董瑞點頭:“我自然知道。”
董瑞上了城牆,往下一看,就看商隊已經在不遠處停了下來,馬車圍成了一個圈。
董瑞問:“那鹽呢?”
一個士兵把吊下去的籃子拖過來,從裡面拿出一塊灰黑色的石頭。
董瑞抱著舔了舔,苦鹹刺舌,確實是鹽石。
他問士兵:“大約有幾車?”
士兵有些激動,腿都直髮顫,“看著像是五到十車的樣子,剩下的都是草。”
董瑞咬咬牙,這樣就只能放這些人進來了。
一車鹽大概三百斤,十車就是三千斤。三千斤粗鹽根本不夠整個城的百姓分,但好歹是有鹽了,這個商人能帶著這麼多鹽土,他如果肯再來,城裡就不會再缺鹽了。
如果不是以前他交好的商人不再來了,城裡也不會陷入如今的困境。
董瑞下了城門,見董誠仍在跟百姓糾纏,他讓管家去驅趕百姓,帶著董誠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