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見禮,寒暄過後,一群人便被趙興半拉半拽地扯到了趙興特意擴建的大飯廳。

趙興前面走,他的家僕們聽到王夫人說趙興“處事穩重”,禁不住暗自翻白眼——一個剛用雷霆手段,把汴梁丐幫的幫主卜慶的勢力連根拔起的人;一個連續兩晚上,提著刀滿城殺人的人,竟然“處事穩重”,沒天理了。

然而,趙興的冷酷與鐵血也讓這些家僕戰慄,趙興再沒有什麼立威手段,這些家僕們從此不敢欺瞞……這也讓家僕們最後都獲得了豐厚收益。

趙興地大型餐廳裡,寄寓趙興家的陳正帶著孩子觀賞廚師們的作品,半個主人地他在廳中迎著客人,並代替趙興招待客人,使趙興有機會去廚房現場指導廚師。

改裝過得餐廳裡,數張小餐桌拼成一個U字形,形狀活像現代的會議室。桌上面堆滿了廚師的作品,多是些眾人沒見過的新菜,比如木耳菜(又叫胭脂菜,原產印度,宋代傳入中國)、萵筍(原產地中海)、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本該在清代傳入中國)……

陳招呼大家隨意做:“離人向來不講究禮節,隨意,自己覺得那盤菜好、哪位廚師好,就坐得到那盤菜那廚師跟前,這裡,許菜餚還沒命名,離人抓上了我,頭疼啊!各位學士們來了,正好,來,一展才華。”

蘇門六學士的光臨讓廚子們受寵若驚,他們樂癲癲地跟在這群當世名聲最響亮地詩人身後,殷勤的給他們介紹菜地來歷做法,以及所表達的意境,希望獲得他們的賜名。

新來的李,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文學評論家,他的著作後來成為評價宋代文學家的依據,這些新菜他雖然初次見面,但評價卻句句中肯,比如,胡蘿蔔,李命名為“金筍”、“丁香蘿蔔”,到恰好跟它的初傳入中國的名稱相同……歷史在這一刻,竟然回到了它原先的軌跡。

這頓酒宴進行的非常成功,蘇門六學士加蘇軾的兩個兒子,品嚐了許多聞所未聞的菜餚,除了冬日見到綠色蔬菜外,更多的是利用寒冷水運到汴梁城的各式海鮮,以及為了烹飪海鮮而新增的各種香料。廚師們為了讓這群名人給予自己好的評價,也使出了全副心事,超水平發揮……

別人都吃的滿意,趙興可苦了,他不知從哪裡找了一頂高高的白帽戴在頭上。又在廚房裡擺了一個高椅坐上,拿著一根紫紅色地棍子。居高臨下指點每個廚師的動作,進行現場指導。一場宴席下來,幾個師兄們吃地直不起腰來,唯獨他被油煙燻飽了。

這是一場廚藝界的盛會。若干年後,當時在場的廚師們還對這場盛會津津樂道,由此,各酒店也在流行起“大掌廚”的規則。大掌廚渾身打扮彷彿趙興當日。帶著一個高高地白帽,坐在高椅子上,居高臨下指手畫腳。

這頓飯足足吃了兩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從正午十一點開始準備,十二點鐘正式動手、開宴,直到下午四點才把飯吃完,而整頓宴席前後上了一百五十多道菜,這在當時是極端罕見的。

這些菜,用兩三個爐灶是做不出來的。但趙興把冷盤、熱盤交叉著上,讓席上人從不感覺到桌面冷淡。唯覺得川流不息的新菜端上,令人目不暇給,美不勝收。食不厭精……最後,平均每個客人吃了大約十餘道菜,把飯菜都吃到了嗓子眼。

最後幾道果盤做好了,這是輝煌地結尾,趙興拍著巴掌。帶著鼓勵的微笑跟所有的廚師點頭:“完美!簡直是太完美了!各位。你們創造了歷史——今天我們總共製作了八十多道海鮮,二十餘道青菜。四十多份冷盤……

今日必將寫入歷史,當人們記述這些新式藩菜與香料傳入的歷史時,必將提到今日,提到諸位!

好吧,已經在餐廳介紹菜的大廚師不算,在座的所有掌廚都把新衣換上,我們一起去餐廳,接受諸位學士的問候……“

趙興換了一身輕便唐裝,帶著兩排廚師,端著最後的冷盤與點心進入飯廳,這是歐洲宮廷式的宴席結尾。當他進入屋裡時,發現所有人都伸直了腰,直著坐在椅上,滿意地打飽嗝。

在趙興的示意下,廚師們一個個上前,驕傲地介紹自己今日製作地菜餚,並感謝蘇門五學士的命名,而蘇門五學士回以中肯而精闢的點評,令他們勞碌產生地疲憊,立刻變的光彩照人。

宴席進行到這,大家似乎都很滿意,可也有不滿意的人——蘇遁就很不滿意,正在大家心滿意足的撤下殘席,擺上果盤與點心時,蘇遁搖搖晃晃的帶著兩隻體長一米地寵物貓竄進飯廳,身後還跟著追之不及地朝

進入飯廳,蘇遁也沒向幾位哥哥打招呼,直接跌跌撞撞的撲向了趙興,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