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的回答,輕描淡寫。
卻是令李東陽心生寒意!
水落石出?將人都請去問一問?
既然是欽案,當然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問了,這麼多人,沒一個指認自己認得李東溟,可是細查,絕對能發現從前有人與李東溟交往的事,好嘛,一開始可能是客客氣氣的問,可是一查到你和李東溟是舊識,結果卻眼看著葉春秋親手剮了李東溟,那麼,你是什麼意圖呢?
說不清楚,可就是打了,嚴刑拷打之下,最後會抖落出來什麼?
抖落出李東溟指使大家去鎮國府滋事嗎?
葉春秋先前說得很明白了,鎮國府也算是皇家產業,假若只是一時義憤,作為讀書人你去鬧一鬧,還可以稱得上是為國為民,意氣用事,可若是有組織有預謀,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東溟在背後組織這些人,是何居心?
李東陽何等聰明指認,想明白了那許多的曲解後,臉色驟冷,而後厲聲道:“呵,老夫只問你,無論舍弟是誰,是真是假,鎮國公但可以送官法辦,他既是頭戴了綸巾,那就是讀書人,鎮國公當街濫用私刑,這是何罪?”
而這個時候,那本是怒氣衝衝的百官們,面色反而顯得怪異起來了。
這裡頭的內情,實在過於複雜,案情也有許多疑竇之處。
能站在這裡的人,其實都是聰明人,雖然各有立場,可是有些事,一聽個大概就能明白出有隱情了。
尤其是李東陽突然改口,放著自己的弟弟被剮而不追究,卻是退了一步,假設就算此人不是李東溟,葉春秋亦是大罪。
這個時代,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剮了一個路人,或者是下九流的宵小之輩,和剮了當朝首輔的兄弟,完全是兩回事。
朱厚照卻是聽得煳塗了,很費解啊。
不過倒是瞧出了一點,李東陽的聲勢顯然是微弱了許多。
葉春秋面對李東陽的質問,卻是道:“對,當街行暴,不經過有司,是我的過失。”
葉春秋毫不猶豫地就把這個罪責擔負了下來,因為他擔負得起。
這倒是很令人意外。
可是隨即,葉春秋卻是輕描淡寫地道:“只不過,臣也是關心則亂,誤以為此人假扮李公的兄弟,是圖謀不軌,想要破壞李公的新政,臣見此人,一看便是歹人,面目猙獰,心懷奸詐的樣子,便認為這是有人不能體諒到李公為國為民之心,想要藉此壞了李公的名聲,從而壞了李公嘔心瀝血的新政,自然而然,當時便怒不可遏,想要藉此機會,以儆效尤,好為李公的善政搭橋鋪路,也可藉此防備宵小再來中傷李公。”
不得不說,葉春秋這個傢伙,很有轉移話題的嫌疑。
而事實上,葉春秋的話題轉移得很成功。
新政?什麼新政?
李東陽一頭霧水,他可沒有什麼新政,雖說打擊宗室,算是他的施政目標之一,可是這理應也不算新政啊,何況葉春秋的口氣,倒像是自己一直都在密謀著新政一樣,自己何時在密謀新政?
百官們也都是詫異。
怎麼,李公莫非是有意革新嗎?可是為何此前一點風聲都沒有透露出來?怪哉,李公是要革新什麼?
大家也是一頭霧水,竟一下子消散了方才的義憤填膺,反而將心思放在了這新政上。
那一樁公案,雖然使人憤怒,可現在聽來,畢竟沒有什麼頭緒,只怕想要揭開隱情,還需要一些時日。
可是新政不一樣,朝廷來的革新,都意味著腥風血雨啊,任何一次改革,都會有人平步青雲,也會有人遭遇罷黜,這與每一個人的利益,都可謂是息息相關。
所以大家都錯愕地看向李東陽,李東陽卻更是一頭霧水,他正待要諷刺葉春秋,老夫哪裡有什麼新政,你根本就是危言聳聽,是想要轉移話題。
可是朱厚照眉毛一挑,卻是想起來了。
當初葉春秋還真跟他提起過,說是李公在密謀革新,要革除大明的弊病。
朱厚照忍不住拍案,道:“噢,原來是和新政有關,怎麼,李師傅的善政還未出,春秋就已懷疑有人想要藉機破壞了嗎?”
朱厚照此話一出,站在這裡的百官們的臉色又古怪起來了。
而葉春秋則是煞有其事地道:“來革新,總會有人反對的,李公的新政,只與臣弟商議過,臣弟懷疑是臣弟行事不密,洩露了出去,這才……導致了宵小之輩,藉機想要動搖李公的公信,臣弟當時細思恐極,自然不及多想,這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