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糧
更新時間2013…6…22 8:01:48 字數:3802
李家大門自那日起被用木板釘得死死的,無論是外面的人把門敲得響得人耳朵疼,還是罵出一大串不堪入耳的汙言穢語,那大門就穩穩得立在那兒,任誰來了也不開。久而久之村人猜測紛紛,這李家人是被弄怕了,……畢竟那日裡正從李家搬出了那麼一大麻袋番薯,鬧得動靜之大大夥兒也都瞧見了。私外下嘀咕里正不厚道,把李家人往死路上逼的大有人在。
轉眼就到了秋日,雨水也不似夏日那般少了,漸漸的野草和野菜都抽出來了,一片瘋長,避免了村裡更多的人餓死。李家大門還是靜悄悄的,李家人幾乎要被村人所遺忘了。他們心裡也疑惑著,怎麼著也得……每日也得出來抬水喝,人不喝水可是連三日都熬不過的。說不準他們是晚上偷偷出來挑水回家,這麼一想也就釋然了。
李家大屋裡,李老太在給菜園子澆水。那綠油油的韭菜李家人都吃過一茬了,這也沒幾日,又重新抽長了出來。
話說那裡里正帶人來之前,李家人慌亂之下將好幾袋子白米,珍珠米粉,糯米粉,番薯土豆等吃食全從牆頭拋過去,落在了鄰居院子裡,鄰居早早地帶著一家老小逃荒去了,倒也不怕糧食扔他們院子裡而被眛下。最後那袋番薯是李家人有意便宜那幫人的,他們來無非是為了糧食,不刮點回去倒叫他們生疑。
封了大門後,李老頭這才在和鄰居院子相連的那道牆上掏了個大洞,指揮著家裡的五個小子過去,把糧食扛了回來。
既然可以隨意出入鄰居的院子,李老太把主意打到了鄰居那院子的一片空地上,一股腦兒的全給種上了蔬菜。雖然地不是什麼肥地,但長些蔬菜供自家吃倒是不愁,也讓李老頭有些忙頭。省得一閒下來就抽他那旱菸,糧都快斷了,也沒見他的菸絲抽完,李老太是這般想道,早先李老頭肯定揹著他藏了不少菸絲。李老頭有了事忙活,也不再整日拿著旱菸杆子,唸叨著要開門出去種晚稻了。時已入秋,雨水也規律了,正是種晚稻的好時節,但也未見李老太有所行動。紅豆縱是不明白也不會去質疑李老太的決定,上回的教訓可是很深啊,老人家吃的鹽比她吃的米還多,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
也只見李老太每日給菜園子澆澆水或是躲屋裡做做針線,紅豆近日也得了李老太新納的一雙鞋。鞋面上的花是小姑多樂繡的,李老太是不碰繡花針的。
趙氏和吳氏除了做平日的家務還得與多樂一道做繡品,這些繡品無非是荷包,香囊袋子,手絹之類的,也不是鎮上的活。繡線李家是常年不缺的,那繡花的料子還是柳家給送來的聘禮中的幾匹好料子呢,柳家退親後被李老太一氣之下裁了,好歹做的這些小物件也能給家中添進項。李高則負責了家中小子的課業,也教他們些許當掌櫃的門道。連紅豆也得幫著做著輕勝的活,比如燒火。總之,李家人沒一個閒著的,即便在種不了糧食的時候,也得為以後的日子做打算,畢竟這日子是要過的。
至於不種晚稻的原因,紅豆也從外頭傳進來的哭號聲,怒罵聲以及趙氏的點撥下明瞭了。
在別人還靠挖野菜度日的情況下,誰家要是種上了晚稻,不是證明他家還有糧食嘛,這般下來自會遭人惦記,甚至有些小心眼的還會去地裡搞破壞。那日聽到的哭號和怒罵,大致內容就是地裡的秧苗被人拔了個乾淨。
紅豆想明白了各中緣由,也不禁對李老太刮目相看。甭說她,連趙氏說起李老太的先見之明時,也是一臉佩服。果真這麼多年鹽不是白吃的,若是換作她就是有糧食也被人搶光了,又覺著自己是何其有幸投生到了李家。若非如此,她此刻應該餓著肚子在感嘆時運不濟,民生之艱吧,或許餓死了也說不準。這裡的朝廷知道了災情應該會撥下賑災銀的吧,紅豆坐在小板凳上啃著她的午飯,一個水煮的大番薯。
“喜報喜報!”跟著又響起一陣刺耳的銅鑼聲。難不成是村裡的哪個讀書郎中秀才了?這是紅豆的第一想法。前些年隔壁村出了個秀才,也是一路喜報喜報的銅鑼敲了半晌。隨後還有那秀才公騎在綁了大紅花的大毛驢身上各個村的溜達。話說那秀才公眼下烏青,一副病弱模樣,八成是寒窗苦讀給累的。難怪總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但願她家幾個哥哥堂哥別這般好,否則秀才沒考上倒留下一身毛病倒糟。
可這喜報並非中秀才的喜報,只聽那報喜的人扯開嗓子喊:“朝廷發賑災糧了!明兒都帶上戶牒去鎮上領糧,按人頭分發,先到先得!”聽那聲音裡帶著亢奮,又喘著氣兒,八成是邊跑邊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