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還沒到“天怒人怨”的時候。
最後,辛亥革命之所以在爆發後迅速由一場兵變演變為波及各省的全面革命,完全是因為曾對朝廷寄予厚望的“立憲派”調轉了槍口。出於各種目的,不少封疆大吏也是立憲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所以,當清廷那搞笑的“皇族內閣”成立之後,立憲派便已完全死心,轉而開始與革命派取得某種默契,當發現朝廷已虛弱不堪時,便果斷的參加了“革命”。
這,正是安慶起義最大的先天不足,沒有各省的紛起響應,單靠一省之力,很難撼動清朝統治根基。後世有言“後裝槍時代無革命”,沒有統治集團內部的分化瓦解,革命很難取得成功,現在的“立憲派”人士,正眼巴巴的等著朝廷施捨下一個“立憲議會”,至少目前來說,他們是不支援革命的。因為革命就意味著戰亂,意味著舊秩序的崩潰,意味著利益蛋糕的重新劃分,這不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
所謂“時勢造英雄”,順時而動,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用一句教科書式的話來總結,那麼現在的社會形勢便是“革命時機尚未完全成熟”。
第十八章 深谷
王進託範傳甲轉述的一番見解,徹底的震撼了熊成基和柏文蔚。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安慶起義背後隱藏著的東西,只是抱著一腔熱愛國家,想要讓國家重新強大起來的淳樸心願,更是抱著驅逐滿人的強烈願望而奮戰不止。說白了,他們都是行動派,不缺少熱情和勇氣,缺的恰恰是眼觀全域性的大局觀和能夠統一思想,凝聚所有人心的革命理論指導。
他的這一番說法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好象對革命軍的前景不抱任何希望一般。其實不然,只有看到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更好的不斷彌補自身不足不斷發展壯大,最終一舉推翻滿清朝廷的殘暴統治。
而革命軍目前也確實陷入對前路迷茫之際,趁著清軍力量薄弱之際搶佔了不少地盤不假,可是革命軍孤軍奮戰對外的通道也全被清軍封鎖,想要衝出重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而在革命軍內部,對於接下來的戰略目標也是意見不一,如此下去搞不好真會人心渙散分崩離析。想到這兒,他們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氣氛沉悶之極。
目前革命軍有幾條道路可選,第一就是順江直下南京,只要南京一下,可以說清廷在南國的統治根基被動搖,之後南國革命黨肯定蜂擁而起,倒時候安慶革命軍的處境也不會如眼下這般尷尬。可是南京又豈是拿辦好打?
安慶位於長江北岸,本是長江下游重要商埠,也是控扼長江航道的戰略要地,由於雄據南京上游,所以若想攻取南京,必先攻取安慶。太平天國時期,圍繞著這個重要據點的控制權,太平軍與湘軍爆發了數次慘烈的戰役,可謂“殺人盈城”。
戰亂結束後,安慶方圓百里已是廖無人煙,後來隨著外來人口的聚集,這座城市漸漸恢復了一絲元氣,憑藉中國人的勤勞與便利的交通條件,再次成為長江下游客商輻輳、帆檣林立的熱鬧商埠。
整個南國滿人的統治中摳都在此地,旗營,巡防營,江防營還有新軍,全部都牢牢的控制在兩江總督端方手上,背後還有一個江南製造總局做武器彈藥供給支撐。在有完全的防備之下,不說現在革命軍兵力不佔優勢,就算是提攜三倍的兵力攻去估計也得吃憋!
第二條路就是經過太湖縣進入湖北境內發展,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湖北清軍駐重兵與兩省交界處,其餘地區山高林密不是行軍的好路線。想要衝過去就得殺敗清軍的阻攔,目前革命軍正在積極聯絡湖北革命同志,想要裡應外合內外夾擊一舉擊潰湖北清軍。
第三條路就是沿江攻擊江西重鎮九江城,不過這個的難度更大。不僅要對付清軍舊營和新營,還得小心江面上的艦艇炮船,是一個極為難啃的目標。
“看來,對於革命軍接下來的目標和戰略,咱們要好好思量思量一番了,絕對不能草率行事!”長長的吐出一口氣,柏文蔚看著同坐的好友,鄭重說道。
……
清晨的大別山顯得格外清脆動人,空氣清新一股淡淡的泥土芬芳飄散瀰漫,蔥蔥郁郁枝葉泛黃的成片綠林傲然挺立,就算在寒冬臘月之際依舊綠意盎然。
霍山大別山區深處有一方圓五十來平方公里的山谷平地,四周皆是高山密林環繞隱蔽之極,只有幾條附近獵戶山民才知道的高山密林小道連線山內山外,不過最近卻新修了一條寬達一輛馬車通行的土路直達霍山縣鄉下,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做成此事不得不讓知情者感嘆‘人定勝天’,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