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眼,不由得搖了搖頭。

“武漢首義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雖說南方諸省革命黨遍佈,但這些革命黨一無革命綱領,二無嚴密組織,比之同盟會相差太遠,孫總理也不看好清廷腹地會爆發起義,若真要說哪裡革命的機率大,非兩廣之地莫屬。”

汪兆銘認真的說道,做為忠誠的同盟會黨人,他對革命導師的判斷深信不疑,事實上,由於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鎮南關起義的一再失敗,當時的革命形勢一片黯淡,在起義經費極度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孫文走投無路,不得不到美國請求援助,卻碰了一鼻子灰,而在他的身後,原本處於領導核心的同盟會也幾乎處於四分五裂的邊緣。

“這麼說你的孫先生也不認為這裡會爆發革命?”望著寬闊的江面,葉開隨意問道。

“是的”汪兆銘並不否認,他有他的理由,“張之洞在武漢三鎮紮根十幾年,他身為漢人,卻是清廷奴僕,當任期間,大肆捕殺革命黨人,他苦心經營的湖北新軍,哪一人不是沾滿鮮血的劊子手。”

說完,汪兆銘轉過身來,道:“良公不這樣認為麼?”

對此,葉開只是笑笑,湖北新軍是支什麼隊伍,還用的多說嗎?到1911年前後,私下加入革命黨計程車兵,多達千人,同情者和支持者的人數,還有翻上幾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星誰知道會在哪裡點燃呢,也許在兩廣,也許就在本地,也許在本督的治下也不一定。”

對於葉開的話,汪兆銘只當做了戲談來聽,革命有非兒戲,只能是火炬引燃,怎麼可能是一絲半點的火星呢,他雖然不同意,但也不想去反駁,不管怎麼說,眼前的這位清廷大員也算是革命的傾向者之一。

“我還是覺得要按孫先生的路線走。”汪兆銘執拗的說道,“武漢地界的革命黨不成氣候,難堪大任,就算策反了軍隊,部分官吏,怕也會重蹈黃花崗的覆轍。”

“好罷,好罷,等我和你的孫先生會晤之後,汪先生再發表意見不遲。”葉開淡笑一聲,別過頭去,不在和這個革命小將爭辯,他還有更為要緊的事情思考。

江面上的風獵獵作響,吹得人發冷,汪兆銘告辭返回了船艙裡,葉開獨自留在那裡。

在這條大江的盡頭,一場狂風暴雨式的危機已經拉開序幕,現在是六月中旬,導火索在一點一點的燃盡,葉開的眉頭有些緊鎖。

“老爺,這裡風大,多加些衣服。”

溫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不知不覺,身上已經多了一層袍子,葉開沒有說話,輕輕轉身,將韓春兒抱在了懷裡,兩個人徜徉在風中。

機靈的韓春兒知道,老爺在思索些什麼,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打擾,心甘情願的偎依在葉開懷裡,感受後者的心跳。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葉開的目光很遠很遠,因為一場沒有的戰爭已經打響,目標,上海!

(更新速率真是弱渣,慢起來我自己都怕。)(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

(第二更)

鐘山腳下,巍峨的江寧城,自古便是龍盤虎踞之地,自三國東吳建都於此開始,共有六代王朝,近百位帝王將基業安放在這,當然,時光荏苒,到了近代,這些古蹟都已不存在,就連昔日的前明陪都也降格成了江寧府,正所謂金陵王氣黯然收,五百多年的時間內,江寧府的頭銜最大不過是一個兩江總督駐地。

然而,一件事的發生卻這個鍾靈毓秀之地再度顯於史冊,七十年前,一紙《江寧條約》的簽署,就此拉開了西方世界湧入東方的大門。

這一點,在江寧城中幾乎處處可聞,戴著高禮帽的洋人傳街而去,隨之而來的洋貨走進了千家萬巷,電燈,電報,甚至汽車,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玩意,兜裡有些硬貨的富家門第,也會隨手買來香菸,洋火,以供消遣。

雖說西風東漸,但有些老掉牙的東西,幾百年了依舊保持著原貌,比如說滿漢隔離的規制,以及某些頭腦頑固的舊官僚。

江寧將軍福順便是這樣的人。

八旗入關之後,在全國各地派遣駐防八旗,將軍便是駐防八旗之首,其次是都統,副將云云,主要管轄治地內的八旗軍,清初時,將軍實權極大,不但獨立於地方行政體系,其地位甚至位列總督之上。

不過,這一制度隨著八旗軍戰鬥力急轉直下,到了清末,為了訓練新式軍隊,大量裁汰八旗軍和原有的舊式軍隊,更顯得這一職務形如雞肋。

當然,他似乎並不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