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聽一聽當時流傳在民間的一首童謠吧,“王室尊嚴不可侵犯,王子犯法有人替代,沒有經過皮鞭抽打的脊樑啊,還有力量承擔一個國家嗎?”
無論是英國都鐸王朝時期,或者是在當今時代,面對責任,人們會尋找太多的理由開脫自己;面對不幸,人們會不停地指責上天、父母以及整個社會;面對失敗,人們可以埋怨家境貧困、教育落後、缺少機會等。人人都在尋找替罪的羔羊,最後有誰來當這個替罪羔羊呢?在犯下錯誤或者面對困難之時,人們常常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正錯誤或克服困難,而是尋找一個替罪的羔羊,這一做法只會使錯誤日漸加深、困難更加難以應付。
4.英雄不問出處
當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偏遠山村的一家農戶中傳出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時,正處於寧靜中的鄉村被這嬰兒的啼哭聲劃破了。這個嬰兒帶給農戶一家的既有為人父母的喜悅,又有對難以維持的貧困生活的擔憂。用這個孩子後來在其自傳中的話來形容,那就是“當我還在襁褓中的時候,貧窮就已經露出了它兇惡的面目”。
當這個嬰兒漸漸長大,已經咿呀學語之時,父母為了維持幾個孩子的溫飽不得不同時打好幾份工,但即使是這樣,這家人依然一天只吃一頓飯、吃了上頓沒下頓,時時面臨飢餓的威脅。就在這個孩子剛剛記事時,他就比有錢人家的同齡孩子們懂事得多,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在那時,當他稍稍感到飢餓時是不會向母親要東西吃的,只有在感到非常飢餓時才會用一雙深陷在眼窩中的眼睛觀察母親,如果看到母親臉上的表情不是十分嚴肅,他就會伸出一雙小手向母親要一片面包。
貧困使得這個家中的孩子們都沒能受到完整的教育,本文的主人公更是在十歲就不得不出外謀生,之後當了整整十一年的學徒。學徒的工作又苦又累,如果不是被逼無奈,沒有任何一對父母願意讓孩子受如此的苦難。
當結束了充滿血淚的學徒生涯之後,這個孩子又到遙遠的森林裡當伐木工,森林離家很遠,而且當地除了幾名一貧如洗的伐木工之外幾乎沒有人煙。在森林裡當了幾年伐木工之後,已經長成強壯青年的他又繼續依靠自己的能力幹其他工作。雖然這期間的工作都十分辛苦,但是他居然利用夜間休息的時間讀了千餘本好書,這些書都是他在幹完活後跑十幾裡山路從鎮上的圖書館裡借來的。就這樣,他一邊辛苦地工作,一邊從書本中學習知識、汲取智慧。
無論面臨怎樣的困苦和艱難,他從來沒有抱怨過任何人和任何事,即使是面對極不公平的待遇時他也仍然如此。
一次,他得知伐木廠附近的一家政府機構要招書記員。以他的能力和水平是完全可以勝任書記員這一職務的,於是工友們都支援他去報名,結果在報名時,一位負責人不屑一顧地告訴他:“要想成為這家機構的書記員,首先要有高等學歷,同時還要有當地資金豐厚的人願意擔保。”這兩項條件他都不符合。
→虹→橋→書→吧→
第12節:藉口篇(3)
當初拒絕過他的那位負責人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就這樣一個幾乎完全依靠自學獲得知識的孩子竟然在四十歲左右的時候以絕對優勢打敗競爭對手進入美國國會,後來,他又因為出色的政績成為人們愛戴的美國副總統。他就是美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副總統之一———亨利?威爾遜,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為美國曆史,都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不要因為一時的成敗得失而影響整個人生旅程,更不要因為出身來圈囿自己的成就,須知出身貧困不見得終生潦倒,出身富貴也不見得一生榮華。對於缺乏責任感的人來說,除了他們自己,所有的人、所有的環境以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是不幸和失敗降臨的理由,只不過,這些理由除了迷惑他們自己,沒有人會真正相信。
5.別讓昨天決定一生
一位武術大師曾經以一雙迅猛無敵的快腿令前來與之切磋武藝的人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用“威震武林”四個字來形容這位武學大師的腿腳功夫,實在是恰當至極。可是現實真如人們經常說的那樣“命運弄人”。在一次上山採藥的時候,武學大師不小心踩空懸崖,雖然命是保住了,但是雙腿卻齊刷刷地摔斷了!一向以腿腳功夫威震武林的武學大師此時連站立和行走都成了問題,過去迅猛無敵的快腿,此時只留下一雙空空的褲管。
等到武術大師從昏迷中徹底清醒過來時,弟子們幾乎不敢告訴他這個慘痛的訊息,他們甚至不敢想像師傅看到一雙空褲管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