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沉默的範閒。則在一小隊定州軍和出來接應地監察院密探接應下,從另一道城門回到了京都,回到了闊別已久地家中。
他沒有急著回宮,沒有急著去見葉重,而是直接回了範府,根本來不及安慰婉兒。只略略問了一下父親和靖王爺的情況。便將藤子京拉到一旁,低聲慎重地吩咐了幾句什麼。
自從範府被圍,藤子京便拿起了木棒,組織家中的護衛家丁。迎接著一次又一次的詔書和騷擾。好在範建本人不在府中,範府並沒有經歷大地攻擊,而那些殘兵流卒,則根本不是範府下人們的對手。
範建訓兵。向來極有一套。
藤子京聽著少爺的命令。臉色慎重起來,重重地一點頭。沒有詢問原因,也沒敢帶太多顯眼的範府下人。往二十八里坡的方向急馳而去。
第一六六章 有尊嚴的生存或死亡
(請不要批評劉翔,至少是在慶餘年的書評區。沒有人是容易的,更別弄什麼陰謀論,現實有時候或許比更離奇,但至少要離奇的合符邏輯,俺及俺鬱悶一天的姐夫依然一如既往支援他…)
看著遠去的馬車,聽著四周隱隱傳來的喧譁之聲,範閒稍微放了些心安排藤子京去二十八里坡慶餘堂,便是要趁著此時京都的混亂,想方設法,將慶餘堂的那些老掌櫃們接出京都,散於民間。
這不是範閒突然生出的念頭,而是從一開始,他所擬定的計劃中的一環。這些老掌櫃對於範閒來說很重要,而他們腦中對於內庫工藝的掌握,和那些機密的熟悉,對於慶國來說更為重要,皇帝陛下雖然念著舊情,留了他們一命,但絕對不會讓他們離開京都,落入到別的勢力手中,從葉家覆滅至今,已有二十年時間,如果想要把那麼多老掌櫃統統帶出京去,基本上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
可是長公主和太子的謀反,京都的混亂,則給一直苦心經營此事的範閒,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機會。京都眾人皆以為陛下已死,宮中亂成一團,京都大亂,一抹亮光現於範閒眼前。
只是他現在著實沒有什麼人手可以利用,加之後來隱約猜到陛下可能活著,他便將這個計劃暫時停止。然而太平別院裡。長公主最後附在他耳邊說地那幾句話,促使他下了最後的決心。當然,即便沒有長公主的那些話,範閒依然會想方設法利用當前的局勢。
皇帝陛下和長公主的爭鬥從一開始就在另一個層面上進行著,而範閒雖然一味沉默,似乎只是一個被擺動的棋子。其實也有自己地心思。
他料準了京都必亂,選擇混水摸魚,火中取粟,目光與手段著實犀利。
不及安撫悲傷之中的婉兒,範閒轉身出了府門,長公主的遺體此時便擺放在後園一座幽室之中,他要回皇宮處置一些更緊要的問題,既然知道了皇帝陛下安好無恙的訊息,在整件事情的安排上,他必須要做出一些強有力的調整。
不料剛一出府門。便有一隊騎兵踏塵而來,範閒眯眼去看,不知是誰的部下,如今京都局面早已大定。定州軍掌控宮外。葉重極老成地將皇宮的防禦重新交給了大皇子,城內已經沒有成建制的叛軍。
來地人果然是定州軍,一名渾身血汙的校官拉停馬韁,連滾帶爬跑到範閒身前,惶急說道:“公爺,大帥有急事通報。”
慶國猛將牛人無數,各路大軍都習慣性地稱呼自己的主將為大帥,就如徵西軍舊部稱呼大皇子一般,這名校官既然是定州軍的人。口中地大帥自然指地是葉重。範閒一驚。心想莫不是京中又出了什麼變數?他本來此時就急著要見葉重,也不及多說什麼,一拉馬韁。隨著那支小隊騎兵向著東華門的方向駛去,沿路沉默聽著,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範閒聽著那名校官的講述,才知道自己在太平別院的時節,葉重已經找了自己很久原來太子承乾竟是被葉重堵在了東華門下,此時兩邊對壘,正在進行著談判,不知為何,李承乾要求自己去見他。
葉家雖然忽然反水,但叛軍依舊勢大,殘兵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範閒根本沒有想到,太子竟然會被困在京都,此時看上去大勢初定的城內,原來在安靜的某處城門下,還隱著如此兇險的對峙。
他的眼瞳微縮,倒吸一口冷氣,如果叛軍被逐出京都,一旦野戰起,與自己沒有絲毫關係,自然由葉家及忠於陛下地各路軍方接手,可是被堵在了東華門?太子為什麼不衝出去?
一面微慮思考著,馬蹄卻未停止,沒有花多長時間,強行驅散開往正陽門方向擁擠出城地京都百姓,範閒一行人來到了東華門前。
東華門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