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的說法,將規模經濟與品種經濟(範圍經濟)表述為“福特主義的生產(以規模經濟為基礎)”和“適時生產(以地域經濟為基礎)”。他引用“第三義大利”這類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空間群集和聚集”來說明這種“地域經濟”,強調了品種經濟特有的靈活、協調、創新等特別之處。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後現代經濟——組織(4)

從做大做強到做活

企業資訊化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企業資訊化帶來的最高價值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做活。做活,就是變的本身不變,就是組織永遠隨需應變,就是系統與環境同步變化。

做活,是廣大企業根本利益所在。我們平常說,做百年老店是做活,指的是企業的生命力強。做大做強後仍可能做死,IBM和通用長盛不衰,不是因為它們大和強,而是因為它們擁有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僅2~3年,企業資訊化對中國企業不是補在胳膊、腿上,而是補在命根上。

做活,是全球化和資訊化條件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要求。流程再造只是手段,透過數字神經,恢復系統活力才是目的。企業資訊化所追求的價值,所要達到的效益,只不過是“系統活力”的分散化的表述:透過締造學習型組織實現可持續創新,透過流程再造對環境挑戰進行迅速有效的反應,透過資訊和知識含量的提高使企業像人一樣充滿靈性和智慧,透過數字神經系統的建造展現敏捷的身手,透過虛擬企業實現社會有機體的靈性化。企業資訊化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就是提高企業生命力。

著名的企業治理問題專家、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李維安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癥結:“就企業經營觀而言,前一階段我們的主導方向是‘做大’,現階段普遍強調的是‘做強’,而新的形勢要求我們要步入倡導‘做活’的企業經營成長的新階段。從組織活性上看,‘做大’主要是把企業當成‘機械組織’,‘做強’主要是把企業當成‘一般系統’,而‘做活’則主要是把企業當成有機的‘生命體’。這種新的‘生命體’觀著眼於企業整體的持續發展,著眼於企業的生命力。”

把李維安的意見歸納得更明確一些,我認為,做大、做強,是工業化標準;做活,才是資訊化標準。

把企業視為機械系統還是生命系統,是不同的企業價值觀的分野。

工業技術革命,使我們把企業當做無機的機械系統看待,習慣於線性地理解企業的投入產出因果聯絡,而不習慣用網路化的方式理解企業。

資訊科技革命和生命技術革命的實質,都在於把世界當做有機系統看待。這是與工業技術革命最大的不同。如果把資訊化也理解為機械化,就會站到傳統生產力的立場上去。

當然,機械系統和有機系統也是相互聯絡,相互轉化的。正如工業化和資訊化,也是相互促進的。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們長期習慣於從工業化的立場觀點看問題,由此帶來了實踐上的偏差,導致盲目投入,因此我們在這裡才特別強調先進生產力的觀點。

資訊化帶給企業的最大效益

企業資訊化確實可以用來加強工業化,使企業更大更強,但這只是把資訊科技當做一般工業技術來使用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資訊科技作為先進生產力的最本質的特徵,一般來說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但是,資訊科技本身除了具有工具的特徵之外,之所以能推動歷史前進,主要在於它特殊的方面,即反映歷史目的、歷史方向的方面。具體說,就是它與一般工業技術對企業使的勁相反,最擅長推動企業向有機化這個方向發展。

區別“活”的系統與“非活”的系統,是抓住資訊化效益特殊性的關鍵。一般來說,“活”的系統,相對於“死”的系統,具有如下的特徵:

第四章 後現代經濟——組織(5)

—系統有自己內在產生的目的,根據自己的內在目的決定生存發展。

—系統對內具有複雜系統低成本自組織、自協調的特徵。

—系統對外具有靈活反應能力,並且具有交流負熵的對話能力,能夠自適應。

資訊化對於企業來說,不同於工業化種種手段達到的特殊效果,主要集中在“做活”上。因此,除了要讓資訊科技幫助傳統的“死”系統使“蠻力”外,更要發揮它幫助企業做活的特長。

對企業來說,“做活”意味著:

—從競爭的“強”到合作的“強”。不管企業是產權明晰,還是產權不明晰(例如在虛擬企業的生態鏈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