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2部分

我軍的突擊隊員用起這些兵器同樣順手,不過他們主要是瞭解這裡的實際情況,以決定後續突擊人員的加速運送。在林南炳他們的幫助下,以帶來的助降裝置很快建立了效率更高的直升機起降點。第2高原山地師的顏營長則率領1支10人的混合小分隊,隊伍中有海空軍特種兵各2人,由林南炳手下的一個當地人作嚮導,開始向南方的恆春、南灣地區進發。臺軍在突擊巴坦群島失敗後,急於加強東岸的防禦,無奈受制於經濟拮据,只能先加強南端的防禦系統。臺軍擴建南灣港後部署了2艘永豐級掃雷艇導彈驅逐艦等艦艇,注重巴士海峽的反潛監控。在恆春附近擴建一個野戰機場,挖掘了洞庫部署2架P-3C和2架用於反潛的MD500型直升機,都裝備了MK46魚雷和深彈。還部署了1箇中隊的“天弓-2”防空導彈,實施區域防空。

總的來說,臺島南端的防禦還是比較弱的,我軍比較容易攻佔,而且這裡是丘陵地帶臺軍要調集重兵反擊也困難。控制這二處基地後,就有了較好的登陸場。第2山地師負責殲滅這處的臺軍守衛部隊,並鞏固登陸場。而由海空軍特種部隊負責奪取軍港和機場。他們將先行控制一個隱形直升機的機降場,儘管透過衛星照片已經選了3處,還得實地偵察才能放心。

19日晚上到20日凌晨,這支特殊的空運隊居然飛行了6個來回!他們的基地在伊特巴亞特島,Z-17A取5千米高度的航線繞道南灣與臺東之間雷達網的薄弱處,第一個航次化了2小時多,第二個航次採取了更大膽的措施。每架Z-17A下都掛載了一個隱形座艙,可以坐6個人呢。這倒不是我軍的創舉,美軍OH-58D的下面就有外部吊艙的接頭,我軍電動直升機的餘裕升力更大,普遍裝備了各式外部吊艙接頭,條件許可時都可以吊掛,以擴大直升機的裝載容積。當然Z-17A的吊艙是以凱夫拉縴維為骨架的防彈玻璃鋼製作,既有隱形效能,又有一定的防彈能力。戰士攜帶的金屬物件都得放入專門的吸收雷達波的織物袋中,好在這次官兵基本上不用帶武器。如此一來,就不會降低直升機的隱形效能。到20日凌晨已有近3百名官兵隱伏在林南炳的果品加工場、史國勤的果園和南灣附近的一處基地-經過一夜的努力顏營長他們已經確定了一處機降點,並設定了隱蔽的導引裝置。

20日白天,各個鎮上熱鬧的總統選戰弄得山區根本就找不到一個人,突擊隊員大都在抓緊時間休息,只有指揮員和通訊員在接收各指揮機構的情況通報。到了傍晚附近各鎮的臺獨份子都在大肆慶祝,哪裡會跑到山裡來轉悠。可是我軍的先遣突擊隊可就忙開了,天剛擦黑6架掛著吊艙的Z-17A就到了杉林鎮外的果園,只有2架著降,另外4架直接轉向南方降到了顏營長的營地,第2山地師的師領導登島了。到22:30,今夜的第3波直升機剛卸完人員和特種裝備,就接到總部指令,按第二方案立即行動。

原來先遣隊的各個行動小組都分配了攻擊目標,他們將為DF-15、DF-21指引目標――臺軍的機場、防空陣地、指揮中心、港口的油庫、輸配電中心、環島高速公路的節點、4個核電站的冷卻水系統或變壓站…;然後接應陸航集團軍的突擊隊控制檯島南部和東部的登陸場。現在就比較複雜了,那些打擊目標暫時棄了,要先確認攻擊目標是否為臺獨系,確定後才能攻擊。總部指令由於南灣港和恆春的機場均為臺獨系部隊控制,第2山地師和配合的海空軍特種兵立即按原定方案奪取到手。407庫也為臺獨系控制由第1山地師立即奪取,師主力將使用這個庫的武器、物資。…

此時,第2山地師在南灣附近的小基地剛集中了2個連,還有海軍特種兵20人的小分隊、空軍特種兵18人的小分隊。臺軍卻有第11聯兵旅留下的2個營在協同守衛,在港區有基地警衛旅的1個連,在野戰機場也有1個連呢,這個仗怎麼打?此時就可以看出實戰經驗的重要了,第2山地師的應變能力非同凡響。他們決心在臺軍尚未反應過來的時候實施奇襲,師長馬建國大校命令組織1個加強排阻截臺軍在基地外圍的2個營。自己率領1個連協同空軍特種兵奪取恆春的機場,另外不到1個連的兵力協同海軍特種兵奪取南灣港。敢於作出這個部署的前提是他們有我軍戰術導彈部隊的火力支援。實戰證明時機比兵力更重要。

馬師長指令1個小組協同2名空軍特種兵搭載1架Z-17潛伏至南灣基地的預警雷達站,另1個排則逼近了防空導彈陣地。空軍特種兵和協同的部隊先後潛入了恆春的野戰機場。各參戰部隊都懷著必死的決心,以懸殊的兵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