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門的名稱分別叫“武義”、“虎威”,另外還有“宣化”、“崇禮”兩個側門。宮城中還有一條小河流穿城而過,為宮城帶來了活水又方便物資的運輸。
有山有水,這是令劉厚非常滿意的地方,他決定以後一定要將武擔山圈為皇家園林,就當成後花園的一座假山了。這處小山包雖然小,但是經常上去溜達溜達必然有益身心健康。
到了宮城的武義門外,劉厚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原地待命。他打算再等一等,看看已經入宮一天一夜的群臣能不能勸服那對母子投降。他計劃等到酉時,如果還沒有訊息,再發動強攻。
“克秋殺”和其他火炮等重型武器還有熱氣球需要時間運送過來,做好進攻的準備又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他還得等。況且強攻是最後的選擇,他是最不希望這樣做的,皇宮是自己以後的家,誰想親手將自己的家轟個稀巴爛?
當年解放戰爭時北平城也是和平解放的,除了當時的戰局原因外,據說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戰雙方認識到,北平作為歷史名城,幾朝古都,裡面有很多文物古蹟,有很多歷史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幾百上千年沉積下來的東西,如果毀於戰火實在太可惜了。
現在劉厚也有這種感覺,他不想對成都造成太大的損害,更不想自己的皇宮有任何損傷。裡面的可是有很多值錢的好東西啊,說不定一個花瓶一個尿壺都是古董,這些東西怎麼經得住戰火的折騰。
關鍵是這些好東西都可以看做是自己的東西,打爛一個都夠他心痛半天的,全部炸爛還不得心肝脾肺腎都痛啊?所以,他寧願耐著性子再多等一些時間。
群臣昨天進宮很不順利,因為宮裡已經得到群臣投降引hong軍入城的訊息,太后吳氏下令關閉宮門,禁止任何人進出。
群臣在宮門外求見,可是太后一直不肯宣見,群臣見完不成任務就急了。完不成任務就立不了功,立不了功也就無法贖罪,從賊之罪如果無法贖,那就不僅僅是官還有沒有得做的問題了,分分鐘身家性命都有危險。於是大家都不肯散去,最後乾脆就在宮門口靜坐起來。
他們也是沒辦法,自己的身家性命、官位還有日後的榮華富貴,這可都是要命的東西,這些東西無論哪一樣都是他們無法捨棄的,所以現在即使是要吃點苦也是值的。
群臣就在宮門外靜坐了一夜,幸好郭攸之還算窩心,派人給他們送了飲食和衣物,使他們不至於被凍餓壞。
到了今天早上,迫於壓力的吳太后終於下了懿旨接見群臣。一群大臣進了宮,迫不及待地勸吳太后投降,吳太后被他們七嘴八舌呱噪得心煩氣躁,小皇帝劉理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被這一幫氣勢洶洶的中老年人嚇得哇哇大哭。
吳太后一怒之下,將他們趕了出去,群臣出了吳太后寢宮卻不肯出宮離去,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他們乾脆就在寢宮外跪下來請願,這一跪就是大半天,吳太后至今依然不肯理會這些人。
吳太后何嘗不知道大勢已去,可是她不敢投降啊,他們兄妹倆做出謀朝篡位這種事情來,一旦失敗,下場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自己也就罷了,可是自己兩個兒子怎麼辦?
自古以來帝皇都是無情的,所有帝皇遇到爭皇位這種事,失敗者必定是會被勝利者斬盡殺絕的。任何一個帝皇都不會容忍有能威脅到自己皇位的人和事物存在,哪怕有一點點可能性,甚至是捕風捉影的事也一定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吳太后是大家閨秀出身,是這個時代少有的讀過書的女人,她很清楚歷史上那些帝皇在處理這種事情中的做法。
作為一個母親,她怎麼忍心讓自己的兒子就這樣被殺?無論如何她都要為自己的兒子爭取活命的機會。於是她只好死撐著,撐得一時是一時,至少能讓自己的兒子多活一會是不是?
她本來就不是一個心機多厲害的女人,沒有多大野心也沒有狠辣的手段,這一切都是她哥哥吳懿和許靖策劃的,說到底,她也不過是任人擺佈的角色。
當然,她也是有私心的,所以當時她聽到吳懿和許靖可以扶她兒子做皇帝時,她欣然答應了下來,這不過是小女人心思作怪而已,相信不但是小女人,可能很多人見到有這麼大的餡餅砸下來,都無法抵抗這種誘惑,更何況是這樣的一個小女人。
能抵抗這種誘惑的人不是心思純淨,純得像純淨水一樣的人,就是眼光高絕,高絕到像能做出隆中對的諸葛亮那樣的有大局觀之人。
前者不用說,他們明白不是自己的不該拿,他們是憨厚老實之人,這樣的人自然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