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部分

山東,復漢軍水師大捷的訊息傳到山東,時間已經走到四月下旬了。天氣變得炎熱起來,小麥已經接近成熟。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黃老狗總算是死了。”

大山裡頭,清水教義軍的軍師,王倫的好友兼謀士前顯慶寺主持樊偉雙手合起,連道了兩聲佛號。他雖然跟著王倫起義了,但依舊不改和尚本色。

樊偉的對面是國泰,他是王倫手下的又一個軍師,此人鹽商出身,走南闖北,見識眼界在整個清水教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同時也是義軍的軍情探報總首領,山東的暗營每次聯絡王倫都要先經過國泰的手。“是啊,魯公再無制肘之患了。”

復漢軍吳淞口大捷,清軍黃正綱全軍覆沒,自盡而亡,同時人心惶惶的舟山也被複漢軍輕鬆攻了下來。這訊息飛一樣傳遍了大江南北。明眼人都清楚,至此滿清南北海上陸上的的通道都被複漢軍緊緊的鎖住了。

這一訊息一經傳入泰沂山區裡的清水教義軍中,王倫喜形於色,手下的大小頭領和得力干將都是精神為之一振。

“韃虜沒有了這支水師,陳漢的水軍就隨時能殺到山東來。登州、膠州的水師都被抽乾了,天津的水師營又是廢柴,如何抵擋的住?清軍必要調撥隊伍往東面去守備。”那樣他們身上的壓力就減輕了一些了。

清水教處在山東中部,濟南、淄博等富庶之地盡在泰沂山區的邊上,他們鑽入了泰沂山區,清軍對他們的重視反而比魯西南的混元教更勝一籌。而最最重要的是,復漢軍的‘強勢’讓他們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這天下只要韃子還坐著一天,他們就得不到好。可要是陳家坐了天下,他們就是陳漢的大功臣了啊。不說日後公侯伯爵,至少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

“士氣可鼓不可洩。我看,咱們就藉著勢頭趁勢往外打一打。”也趁機搶點糧食。

孟燦也插話進來。他是個馬販子,販馬的人手上怎麼可能沒見過血?自起義以來,孟燦就是王倫手下的頭號大將。

王倫本人武藝高強,手下一幫徒弟還有侄子,都不是一般的厲害。比如楊磊,天生神力,起義後在義軍號稱“萬人敵”,逢戰每跨白騾,持白蠟杆槍,無有敵手。這些子弟通常稱18人,實際卻遠不止此數。但是這些人強只強在個人武力上,排兵佈陣還是要看孟燦、王經隆【王倫義子】的。雖然後兩者也都是野路子。

還有武生吳兆隆、文生楊榮貴、武舉劉陶、邢成德等人,被清水教義軍脅之後,參加了義軍攻打泰安之戰,溼了鞋就再也不是‘清白人’了,遂死了心的為清水教效力,在之後的戰陣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只是這些人戰陣中的作用很不小,但在清水教內部卻沒有什麼高的地位。

清水教的主幹都是出自聊城、陽穀和壽張,這三縣和附近地區進入幹隆三十年後連年遭災。陽穀縣幹隆三十二年秋大水,三十三年秋、三十四年夏、秋大旱,饑荒。聊城縣幹隆三十二年秋大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秋生蝗蟲,一樣饑荒。還有壽張,夏秋兩季的糧食都近乎絕收。這連年災荒必然給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可另方面卻是官府對敵方百姓的加重剝削。自幹隆十三年以來,幹隆皇帝四次出巡皆路過東昌,因運河的原因,陽穀壽張是其必經之地。每次出巡帶眾多官吏隨從。沿途官吏多方搜刮民脂民膏,耗巨資迎送,以求皇帝歡心,陽穀壽張苦之久矣。

一朝爆發,那就是揭竿而起!

清水教起事之後,隊伍進入泰沂山區時就有了三四萬人,這裡也是窮地方,進山三個多月,人數不減反增。山東百姓連年受災,地方官又每每額外加徵,真的是很苦的。這就像明末一樣,朝廷困難,朝廷沒錢,你越從百姓、農民手中扣錢,就越別想安生。

“陳家勢強勢大,有了水師之利,打一打山東易如反掌。哪怕只是放上幾炮,也能讓山東震動。”主動調兵和被破調兵,哪個對清廷的打擊更大?這個不問即知。

清水教義軍如果躲在山裡靜靜的看著外頭的清軍調開,這確實能讓清水教的壓力變小不少,但他們在陳漢面前的‘功勞’也少多了。

王倫他們寧可現在繼續承受著較多的壓力,也要給復漢軍行一行‘方便’。

清水教也好,混元教也好,受地域位置的限制,他們的發展是遠遠不能跟臺海兩岸的天地會相比的,實力弱那自然的野心也就少的多了。

王倫根本沒想過做皇帝,對比那不現實的野望,他更期望著復漢軍早日打進山東來,然後他交了兵權,安享富貴。讓整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