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線過程中,農民頭上沒有了“緊箍咒”,不滿情緒便無拘無束地噴發出來。不少地方的農村幹部公開拒絕接收下鄉知青。有的明確表示:“現在貫徹湘鄉經驗,減輕農民負擔。而知識青年來了,使我們耕地減少了,獎售糧少賣了,收入降低了,負擔加重了,我們再不能接青年了。”黑龍江知青辦:《情況反映》第3期,1978年9月15日。許多地方的社隊希望知青早走快走,儘快卸掉包袱。社隊幹部說:過去當政治任務不接不行,現在得算算經濟賬了國務院知青辦:《情況反映》增刊(21),1979年4月12日。。特別是農村經濟政策和管理制度發生變化後,各地實行包工到組、五定一獎,農民在劃分作業組時都不願意要知青。於是當知青爭先恐後湧回城市時,在農村又普遍出現了用各種手段“攆”、“擠”知青的現象。

1978年秋,遼寧省農村一些社隊開始以種種“理由”不給下鄉知青分配農活,用放長假辦法將他們攆回城,此舉使30多萬名插隊知青(佔當時全省在鄉知青的1/3)倒流城市,並有繼續發展勢頭。10月27日,遼寧省委向各級黨委發出《關於立即勸阻下鄉知青“放假”回城》的電話通知。通知指出,大批青年回城,既影響今冬明春農田基本建設,影響今年城鎮青年下鄉工作,也增加了家長負擔,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要求各級黨委立即採取積極措施加以勸阻,並把已回城的青年動員回農村《遼寧勞動大事記》(1840—1989),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