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的確,以他們為代表的“造反派”學生對毛澤東的熱愛最初也是比較抽象、比較概念化的。一旦毛主席號召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併為他們###後,才真正從內心感到他的英明、偉大,才會發出“革命方知北京近,造反才覺主席親”的感慨。這種個人崇拜,不能不帶有鮮明的政治功利色彩。因此,當他們認定上山下鄉是毛主席指出的“最革命道路”時,便會毫不猶豫地跨出關鍵的一步。其實,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學生,當他們主動申請到邊疆落戶時,又何嘗不是把這視作向偉大領袖“獻忠心”的具體行動。一位署名“毛主席的紅衛兵”的畢業生在詩中這樣寫道:

紅衛兵,志氣大,千難萬難咱不怕,

主席思想來指引,天大困難征服它。

樹雄心,立壯志,誓在邊疆把根扎;

祖國需要是理想,主席指哪哪安家。

紅衛兵,心最紅,緊跟統帥毛澤東;

一字一句不走樣,一言一行無限忠。

天不怕,地不怕,為革命獻身沒有啥;

哪有困難衝向哪,最最幸福只是它。《紅衛兵報》,1968年7月24日。

與衝鋒陷陣、叱吒風雲的紅衛兵一樣,在第一批投身於上山下鄉運動的弄潮兒中,用“階級鬥爭”的有色眼鏡看待周圍世界的仍大有人在。在赴內蒙古前夕,何方方曾激動地向毛主席發下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