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貝爾,拉加貝爾直接出手,球雖然沒有投中,但是太陽隊的進攻卻完成的很好。
迪奧的出現解決了太陽隊太依賴納什傳球的問題,他雖然是兩米零三的身高,但是卻有一手傳球的絕活,他跟納什內外結合互相配合著傳球,給其它球隊的防守帶來很大的困難,不然的話太陽隊也不會在失去了喬約翰遜,送走了昆廷理察德森,報銷了斯塔德邁爾之後,還能夠奪得分賽區第一的戰績,真實戰績位列西部第三。
要知道這個賽季的太陽隊比起上個賽季的太陽隊,犧牲的可不是一位兩位球員,一下子換了三個首發球員,昆廷理察德森場均貢獻十五分六個籃板兩個助攻,喬約翰遜場均貢獻十七分五個籃板三點五個助攻,小斯塔德邁爾場均二十六分九個籃板。
三個人加在一塊是五十八分二十個籃板,這種大面積的人員變動對於球隊的實力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因為你不可能再找到三個跟他們同樣的球員,但是就是這樣太陽隊仍然走到了西部決賽的位置,所以把常規賽最佳球員再次頒給納什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任何一支球隊歷經這樣的變動,都不可能象太陽隊這樣浴火重生。
不過太陽隊的陣容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替補陣容很弱,當然了,不是每支球隊都象馬刺隊這樣有一些超級豪華到奢侈的替補陣容的,不過太陽隊的替補也確實太弱了些。
太陽隊打的是八人輪換陣容,除了“巴西閃電”巴博薩,還有詹姆斯瓊斯和埃迪豪斯,而這三個人又都是外線球員,可以說太陽隊基本上就沒有真正的內線球員,肖恩馬里昂是標準的小前鋒身材,在太陽隊卻時常要打大前鋒的位置,幹拼搶籃板、蓋帽防守這些苦力活,中鋒迪奧位置是中鋒,但是除了傳球掩護以及外線出手外,幾乎很少走到籃下,太陽隊的籃下永遠是別人的陣地。
馬刺隊的第一次進攻仍然由鄧肯來發起,史蒂芬面對馬里昂的防守,感覺比起約什霍華德又上了一個層次一樣,馬里昂身高跟約什霍華德相仿,但是臂展卻遠遠超過了約什霍華德,同時由於經常對抗大個子的內線球員,在力量的運用上,馬里昂也比約什霍華德強出很多,這猛不丁地一對上,史蒂芬還真有點難以招架的感覺。
史蒂芬不知道的是,這也跟馬里昂對他的重視程度有關,現在的史蒂芬可不是賽季初的史蒂芬了,同時也不是賽季中的史蒂芬,這個賽季史蒂芬從一開始的苦力防守型的替補角色球員到攻守兼備的替補主力,然後又成為球隊的主力球員,然後又成為現象級球員。
每隔一個時期,所有人對史蒂芬的評價就又增加了一層,特別是到賽季末期的時候,當史蒂芬的最佳新秀已十拿九穩的時候,就沒有人再敢於輕視史蒂芬了,而隨著史蒂芬和馬刺隊在季後賽中越來越遠,史蒂芬也越來越受到對手的重視。
雖然只打了一個新秀賽季,但是所有的媒體提起史蒂芬來,都把史蒂芬跟零三一屆的詹姆斯、九七年的鄧肯、九六年的艾弗森、九二年的奧尼爾這些人相提並論,認為史蒂芬是本屆新秀裡面,唯一有可能成長為超級球員級的存在,這樣的評價,怎麼會不讓人重視呢。
如果說史蒂芬還是一個無名之輩,或者說僅僅是首發的普通主力球員,馬里昂絕對不會過來防守他,太陽隊在大前鋒這個位置上的球員是蒂姆托馬斯,他跟羅伯特霍里的特點比較類似,喜歡在外線出手,而這也是太陽隊把他調入首發的主要原因,這樣的話一般情況下,馬里昂就該過去防守鄧肯這樣的明星大前球員,可是在賽前的戰術佈置上,德安東尼卻告訴馬里昂,本場比賽他的任務就是專注於對史蒂芬的防守,至於鄧肯,那就只好稍放放了,德安東尼還是認為,史蒂芬這樣的外線球員對太陽隊威脅更大一點。
其實拉加貝爾也是一名很好的防守球員,如果讓拉加貝爾去防守史蒂芬,而讓馬里昂去防守鄧肯,這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但是拉加貝爾對付科比這樣的技術型球員還行,對付史蒂芬的強力球員,德安東尼認為還是由馬里昂防守更好一點。
拉加貝爾身高跟史蒂芬差一點,在力量和彈跳上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德安東尼擔心別這樣做的話,兩個人都沒有防好,讓馬刺隊內外皆開,那可不是太陽隊能夠應付得來的。
馬刺隊跟小牛隊的第六場比賽德安東尼也看了,對於鄧肯和史蒂芬兩個那一場的發揮,他可是記憶猶新,所以他寧肯鎖死一個,讓另一個發揮,也不會讓兩個人都發揮。
如果馬里昂去防守鄧肯、拉加貝爾來防守史蒂芬的話,那兩個人都是小防大,都要在身體上吃虧,而鄧肯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