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去了,而工匠們卻不認為楊恆是在利用他們,而是在感激楊恆。

“小郎君,謝謝你了,謝謝你了,你把這麼一個偉大的機會交給了我們,這在你手中是很輕鬆的事情,可你還是交給了我們,讓我們怎麼感激你好呢,要不我們給你在家中立一個生祠好了。”“別。別,你們可千萬不要。我可不想讓你們咒死。”楊恆嚇得趕緊跑了,“小郎君這是咋了,怎麼這麼客氣呢,還有,生祠怎麼是咒人呢?”

其實是楊恆自己理解錯了,生祠只是人們多這個人的感激還有欽敬之意,也就是人活著他們給立祠祭拜,要知道很多的官員想讓人給立生祠都求不到呢,而且在大唐是禁止立生祠的,不過民眾自主的立生祠還是允許的。

楊恆幹嘛去了,他本想是要去躲清閒,可是還是沒有躲的了,前面那件事情還沒有完呢,雖然李二知道事情不是楊恆做的,可是還是安排人把楊恆給叫了過去。

“學文,你這怎麼解釋?”李二拉著臉嚴肅的說道,楊恆此時感覺有些納悶,這李二就沒有調查清楚麼,這是很明顯的事情,山寨麼,就是看著他的月報好賣了,這才造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事情來賣麼,這不稀奇。

不,稀奇,這件事情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在大唐,如果真的需要山寨,是沒有必要連人家的名字都會仿製的,楊恆的叫書院月報,他完全可以叫做長安月報,顯得更加大氣不是麼。

而且就是上面的內容楊恆也沒有感覺到什麼違禁,不過是討論以文治國還是以武治國,不過是一個老舊的話題而已。

最先提出來的就是唐儉了,他的意見是“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作為他的意見的,也就是他是支援文治的,就是諫議大夫魏徵也是向李世民提出了“偃武修文”四字方略來支援文治的。

但以宰相蕭瑀,副宰相封德彝為首的不少朝臣卻紛紛上書表示反對她們認為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也要靠武力,他們的口號是人主當獨運權勢,震耀威武,征討四夷。也就是說認為是文不及武。

這都是一些過時了的話題了,甚至經過了兩次的辯論了,而李二的答覆卻是“治國與養病無異也,病人覺愈,彌須將護,若有觸犯,必將殞命。治國亦然,天下稍安,尤須兢慎。”也就是說他臨時是選擇了魏徵的偃武修文,甚至隨後還有結論是“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其實在他的心中還是有對外用兵的想法的,可看著眼前破碎的河山,他還是覺得先休養生息的好,這其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否則他也會步廣的後塵的。

可為啥此時又有人提出來這個爭議來了呢,難道是借楊恆的手來表達他的願望麼,自然楊恆是這麼覺得的。

“這個,不是臣做的,陛下應該清楚的,再說,這上面也沒有寫什麼麼,只不過是在議論這朝政應該是以武治國而已,雖然這個時間提出來有些早,不過臣認為,很快我們就應該對外用兵了,要讓四鄰臣服麼,而不是聽他們的馬屁,還要賜給他們一些貴重的物品,甚至是一些我們多年研製出來的技術,結果是讓他們強大了反而來打我們。”楊恆並沒有看到李二的臉色,而是自說自話了起來,甚至都有些應和這個小報上的內容了。

“你,你,你,讓我說你什麼好呢?朕是那種人麼,現在四海昇平,多麼的和諧,朕賜給外人財物以及技術,甚至是工匠,那是表明我們大唐跟他們交好的決心呢,你,你,朕沒法跟你說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李二讓楊恆的政治智慧給打敗了,怎麼會有這麼一個政治白痴的女婿呢,平時他的伶俐都哪裡去了,可自己的女女怎麼就喜歡這個小子呢?

“那,陛下,臣告退。”楊恆誠惶誠恐的後退著走了出去,其實這也是他裝的,自然是裝給李二看的了,如果把李二給氣死了,這歷史不就改變了麼,誰知道李承乾會怎麼執政,也許自己會跟他成為仇人的,那麼自己就只好拖家帶口的到海外創業去了,自己的享清閒就泡湯了。

“小郎君,小郎君,成了,鉛字成了。”這是楊恆回來得到的第一個好訊息,可這些工匠就這麼聰明,自己研究不出來的東西,他們卻研究成功了。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先做好泥範,然後在上面雕字,雕好之後,再把這個字放在一個小的框子裡面,立馬倒上鉛水,於是一個鉛活字就做成了,而楊恆呢,他不但把泥活字給拋棄了,就是把泥範也給拋棄了,那自然是想不出來了,有時真是可以說經驗害死人呀。

“可小郎君,就是有一個問題,”當楊恆正高興的時候,就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什麼問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