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軍暮氣沉沉,當然是一個託詞。在曾國藩裁軍之後,左宗棠和劉錦棠率領湘軍在關內關外鎮壓回民起義軍,平定新疆,席寶田率部在貴州鎮壓苗民起義,王德榜率部在越南與法國侵略軍作戰,都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這些湘軍部隊,哪裡看得出有什麼暮氣?如果說有什麼暮氣,不過是在曾國藩統帥的湘軍部隊裡面,由於曾國荃頂著太大的光環,而他本人過於張揚,導致將領們有些離心離德罷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864年,同治三年(23)

不過,曾國藩的有一種擔心,倒並非託詞。他認為湘勇熟悉山地作戰,馳騁平原卻非所長,因此對捻軍作戰會有所不利。而且湘軍勇武已達十年,頗為疲憊,需要休整。與其這樣空耗軍餉,不如裁撤。

曾國藩裁撤湘軍,在自己的體系之內,並沒有遇到不可克服的阻力,因為自從曾國藩首創用鄉下農民代替編制軍隊以來,這些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湘軍的制度,充分反映了軍隊的利弊。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從湘軍中崛起,因此雖然他們用兵的地方各不相同,還是沒有背離江忠源、王錱和曾國藩等人確立的這個宗旨。

曾國藩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視時機。他認為勝敗是時機決定的。時機不可為,就是聖哲也無法辦到。時機可為,就會事半而功倍。為了等待時機,就必須執著。

在戰爭時期,局勢瞬息萬變,安危繫於一髮。清廷的謀臣們遠在幾千裡之外,靠著揣摩推測而進行遙控,朝上一策,暮更一令,弄得前方將帥手足無措。向榮和張國樑都是職業軍人,而且是久經沙場的大將,不可謂不懂戰略,但他們缺乏遠見卓識,缺乏耐力和定性,別人叫他們向左他們便向左,別人指揮向右便朝右,非常害怕謀士們指責他們的不是,無暇審時度勢,於是早晨奔向安徽,傍晚又殺向浙江,疲於奔命,而忘了自己的任務是屯兵于堅城之下,所以幾起幾落,左右一蹶不振。

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以憂懼治軍,詳盡地審查全域性,眼光高遠,不急功近利,不為旁人的議論所動搖,堅持自己的信念,撼不動,催不發,比起江忠源、李續賓這些義氣用事的將領,多了一份最後取勝的保障。

曾國藩的裁軍,也是因時勢而決定的。

湘軍本是太平天國運動這一時勢的產物,當它已經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時勢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使湘軍的存在成為一個問題。湘軍和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個孿生體,太平天國沒有了,湘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理由。湘軍這時已經發展到空前的規模,只要這支強大的軍隊繼續存在一天,不用曾國藩說一個字,本身就是對清廷的威脅和挑戰。

關於這個威脅,清廷已經有人大造輿論。御史蔡壽祺參奏湘軍胡作非為,聲言這麼多湖南人佔據軍政高位,實非國家之福,實為不測之禍,建議清廷只對他們授以低階的職位。

對於金陵大火的原因,清廷有所懷疑,在頒獎給曾國藩為首的湘淮軍大員後,另有一份上諭,其大意是:關於太平軍積薪自焚的奏報,應該只是謠言而已。金陵被太平天國佔領十多年,傳聞那裡金銀如海,百貨充盈,命令曾國藩將金陵城內的金銀下落迅速查清,報明戶部,以備撥用。清廷以為攻下了金陵,會有大筆大筆的財富到手,這筆錢撥給湘軍和綠營,可以維持兩到三個月的軍餉。

曾國荃所部的強搶豪奪,引起清廷上下議論沸騰,曾國荃被人們送了一個綽號,叫做“老饕”。御史朱鎮參奏他辦金陵善後不力,生事擾民,毫無綱紀。御史蔡壽祺參奏湘軍的種種不法行徑,羅列湘軍主將縱容部下胡作非為的事實,說這些年來湘軍攻城略地,清廷所得太少,損失太大,還說湘軍本來是一群流氓,不宜寄予重望。

當然,對於慈禧太后而言,攻下金陵是天底下第一大喜事,至於大兵在那裡搶一點、燒一點,那都算不了什麼,清廷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298

曾國荃對當官不感興趣,無心上任浙江巡撫。在湘軍攻下金陵之後,他請病假回到湖南,處理從戰場上搶來的金銀珍寶。每一個大的戰役結束之後,他都要請假幾天,將擄掠的銀子和上頭給他的獎品送回湘鄉老家。這一次也不例外,他把金陵善後的差事推給兄長曾國藩去管,自己押著大船把銀子和財寶運回老家。

他回到荷葉塘,只見自家堂屋裡堆的銀子和穀倉裡的穀子一樣多,他便犯愁了。銀子多了,怎麼保管呢?想來想去,金銀珠寶不能吃不能穿,銀票埋在地下還怕發黴,不如用來蓋房子吧。他想,他們兄弟率領軍隊滅了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