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戰員才明白,劉伯承原來是在親自測量水的深度。小舢板經過水淺之處,他還讓警衛員插上了標杆。

“告訴李參謀長,叫他堅決架橋!”劉伯承的命令繼續傳到北岸。他怕呼喊聽不清楚,又派人送來了親筆書寫的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緩,速告李參謀長可以架橋!”

李達在北岸正按劉伯承的命令佈置架橋,忽然,劉伯承又派人送來了信:“我親眼看見上游有人牽馬過河,證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轉告李參謀長,不要架橋了,叫部隊迅速徒涉!”

李達下達了部隊徒涉的命令。好多路縱隊,成千上萬的人馬,浩浩蕩蕩地從淮河上徒涉過去了。8月27日,劉鄧大軍終於戰勝了南征途中最後一個險關,進入了大別山區。人民解放戰爭的車輪,已經不可逆轉地開到蔣介石統治區來了。

第十四章戰略展開三回合

第一節立足生根

“劉司令員騎上了馬,鄧政委笑了。”

這是部隊勝利渡過淮河後,像閃電一樣在廣大指戰員中傳開的“新聞”。

沒有人去追索“新聞”的來源,但是,人們對於這兩句話,都在形象地、有聲有色地描繪著。不言而喻地理解這個時候“上馬”和“笑”意味著什麼。

在這用生命和鮮血開闢的大別山上,劉伯承和鄧小平相偕安步緩行,不時相互會心地看著,不斷重複著一句話:“蔣介石輸了他第三步棋囉!”

敵人潰逃或者隱匿了,群眾還沒敢露面。山野雖然還是茂林修竹,松杉蔽日,金桂和幽蘭飄香,桐果和木梓交映。但是,村鎮裡到處是房屋倒塌,沒有炊煙,也沒有雞犬之聲。偶爾在山澗石壁和廟宇、祠堂已經斑駁的牆上,看到當年紅軍、赤衛隊等書寫的標語:“蘇維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鞏固蘇區”“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豪紳土地,分配給窮人耕種”。表明著這裡曾經有過的土地革命的崢嶸歲月。

曾在這塊土地上拼搏過的老紅軍,不由得引起了血淚的回憶。劉伯承對他們說:“這些都是階級父老兄弟用生命和鮮血留下的歷史印證,要把它們儲存下來,做為對子孫後代最珍貴的教科書。這是拿金子部買不到的!血債要用血來還!大家把仇恨變成戰鬥的力量。”說著,他就讓攝影記者儘可能拍攝下來。

經過幾天的宣傳動員,群眾陸陸續續回了家,一傳十,十傳百,奔走相告:“當年的紅軍回來了!”

各縱隊報告:部隊每天都有來訪的白髮父母、望穿秋水的妻子和兒女,打聽親人的音信,訴說他們10多年來的苦難和鬥爭;老軍人懷念著鄂豫皖根據地的開創者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徐海東及堅持在大別山打游擊的張體學、劉昌毅、桂林棲、鍾大湖等;婦女們親切地呼喊著“陳少敏大姐又回來了。”

當地游擊隊都得到了武器彈藥的補充,他們揚眉吐氣,如虎添翼,為大軍籌集柴草、米糧,積極完成一切新任務。

劉伯承、鄧小平開始研究戰略展開的新任務:“分兵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義元反顧,重建大別山根據地”。

每天夜晚,如豆的木梓油燈下,劉伯承用放大鏡,刻苦閱讀、精心體會毛主席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中的指示:“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爭取勝利的關鍵,第一是在善於捕捉戰機,勇敢堅決,多打勝仗;第二是在堅決執行爭取群眾的政策,使廣大群眾獲得利益,站在我軍方面。只要這兩點做到了,我們就勝利了。”同時,著手單擬創造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的計劃和部署。

8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向部隊發出指示,號召全體指戰員“全心全意、義無反顧地建立大別山根據地”,指示說:“一、我軍已勝利地完成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的任務。敵人的追截計劃完全失敗。今後任務是:全心全意地、義無反顧地建立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並與友鄰兵團配合,全部控制可能點。

二、實現此歷史任務,要經過一個艱難困苦過程,沒有半年以上時間,如不大量殲滅敵人,充分發動群眾,要想站住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切戒驕躁,兢兢業業,上下一心,達成每一個具體任務。

三、向全軍說明,我們完全有勝利把握。首先是有陳謝兵團在伏牛山、豫西、豫南廣大地區和華東大軍在隴海路南北互為配合。其次是我們當面敵人只有23個旅,兵力分散,戰鬥意志薄弱,此次尾我南下失敗,戰略上愈顯被動。再次是大別山還有長期的革命傳統,有游擊戰爭基矗我們有許多本地幹部。特別是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全軍上下一致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