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間,一直處於廢墟的狀態。由於財政困難,歷任國王均不敢貿然重建景福宮。
高宗二年(1856)大院君以趙大妃的名義,下令在原址的灰燼上,重建景福官。
在百姓之間,贊成與反對的言論不斷此起彼伏,但是對貧困的百姓來說,這樣浩大的土木工程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大院君專設了營建都監,負責激勵景福官的工程。
剛開始,還避免強拉一般百姓參與修建,但是,過了一段時日之後,發現工程進度緩慢,大院君便決心派人到全國各地,強拉壯丁加入工程。
景福宮重建總共動員上百萬人力,投入800萬兩鉅額白銀。
為了籌措這筆龐大的費用,除動用國庫儲存外,大院君不得不在減輕和平均人民負擔的同時,向人民徵收新的捐稅,其中包括向農民徵收“結頭錢”、“城門稅”、“願納錢”等等。並且此種徵收多為強制攤派,於是名為“願納”實為“怨納”,人民怨聲載道,稱“結頭錢”為“腎囊錢”。
此外,為了激勵土木工程的進度,還動員舞童隊、農樂隊、男寺黨牌等慰勞隊伍。因此金錢的投入越滾越大,別無他法之後,大院君政府甚至賣官買爵募集經費。
為克服財政危機,高宗三年起,大院君還實行通貨膨脹政策,大量鑄造劣質的“當百錢”。不過只有當時通用貨幣四五倍的價值,稱之為“當百錢”,以百倍的價值強制通用,至使物價暴漲,財政空前混亂。
高宗五年起,政府又從中國進口“清小錢”取代“當百錢”,其幣值也僅有實價的一半。這個惡性的通貨膨脹,引起了物價暴漲,又不可避免地招來王室、兩班、官僚等的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