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8部分

非洲可能還好一點,因為他們沒有多少見識,別說是總裁1874步槍,我估計把清廷用剩下的那些土炮拿給他們,他們都巴不得要買了,但是美洲的秘魯和玻利維亞,會不會接受我們的軍售橄欖枝呢?”

華皇站起身來,用左手摸了摸自己的右手,又用右手摸了摸自己的左手,輕輕地嘆口氣,這個問題,誰能回答?

現在的歷史,在華皇的手裡,雖然說華國之外的歷史幾乎沒有什麼更改,但是華國要想介入英國和阿富汗的戰爭,想介入英國和祖魯人的戰爭,介入南美太平洋戰爭,這些都是歷史上未曾發生過的事情,華皇哪裡能夠回答?

只能看看運氣了吧。

華國的崛起,對於世界來說,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改變了。

不過,華皇對陳蘭彬還是有信心的。

陳蘭彬和華皇的爺爺差不多年紀,22歲以優行貢京師,咸豐元年(1851年)中順天舉人,咸豐三年(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進士,選拔為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後改任刑部後補主事。

咸豐十年(1860年),因母病告假返鄉,在高州主講高文書院。並倡議捐資重修該書院,以弘揚文教,培育人才,之間曾入曾國藩幕。

後任江南製造局上海廣方言館總辦。

同治九年(1870年),在曾國藩的推薦下,以太常寺正卿銜被任命為留美學生委員,會同副委員容閎制定了《挑選幼童前赴泰西肄業章程》十二條。

同治十一年(1872年)開始陸續選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學習,是年八月十一日,任陳蘭彬為監督、容閎為副監督,率領第一批學童30人赴美留學,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

不少學生勤奮學習,幾年後就讀完小學、中學而入大學。

詹天佑、伍廷芳、唐紹儀、梁敦彥等人都在這當中,後來詹天佑學成歸來後,對華國鐵路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時第一批派出去的,還有華皇自己安插的上千學員,連著四年時間,華國往美洲,歐洲派了十幾萬學員,現在已經開始陸續回國了,這些都是華皇之前就布的局,這些人,已經開始為華國工業做貢獻了,也為整個華國社會的開化,在做貢獻。

華皇的開化,一方面,前期派遣留學生,二是開始就用錢買了很多技術工人,工程師到華國來,還有就是華國推行的整體政策,掃盲,義務教育,社保,醫保,養老保險,這些都是加速華國開化的步驟。

唯一讓華皇頭疼的是,華國實在是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尤其是在華皇手上,透過和南洋的貿易,加上這幾年國內風調雨順,農業有相當大的發展,人口暴增,已經達到近8億人口了!

人口增長速度過快,華皇對這種現象是好事與壞事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因為華國現在推行的是自由經濟,輕工業完全放開給老百姓自己弄,國家只是抓住重工業。

人口多顯然是好事。這是站在華國現在的立場上看的。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發現和利用資源的速度比人口增長速度快一個數量級,糧食產量增長速度也大大超過人口增長速度。

工業化進行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長速度會自然的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

反正,在19世紀,華皇認為,人口越多越好,人口能一直上去,說明國家發展的快,存錢不如存人,這是華皇曾經喊過的一句口號,也成為華國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談到生孩子的問題的時候,這就是指導原則了。

但也有一個問題,因為華國現在處於暴增的狀況,尤其是從華皇在1877年統一了整個華國之後,國家穩定,沒有了外來威脅,溫飽基本解決。

暴增就會帶來不穩定,凡事都是這樣,速度失控,糧食壓力,住房壓力,在19世紀,都成為了隱患,這也要求華皇不能失誤一次,必須每一步都走贏,短期內還好,華國本土容納20億人沒有問題,這是歷史證明過的,時間長了,必須向外發展,尤其是這麼多人,工業必須上去,農業國家養不起這麼多人。

工業要發展,土地要擴大,這些都是擺在華皇面前的問題。

這些問題,對開化的速度影響其實並不大,只是會增加華皇擴張政策推行的危險性而已。

到達羅馬之後的整整三天,不要說翁貝託一世,就是克里斯皮和焦利蒂這樣的大員,也沒有來一個,華國又一次受到了冷待。

“玩兩天就走,放輕鬆,就當做是散心。”華皇故作輕鬆的對卡特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