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脈術士。
當然。這樣入門也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基礎極其牢靠。任督二脈加上帶脈都是主脈,三者貫通,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周天脈絡,其他經脈都在這三大主脈的引導之下。
一旦三脈打通,基礎便穩固無比,再往後練習,就事半功倍了。
據說那些能夠修煉到七脈以上的大術師,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按照這種法子來練習的。
而天賦稍次的,會選擇修煉任督二脈中的一脈,打通之後,再練習其他經脈。
多數人則是直接拋開任督二脈,從其他經脈練起。這樣一來,最開始的進步會比較快速,哪怕天賦一般,至少也能在有生之年練成三脈,不說名揚天下,但也有了自保之力。
這說的是術法上的造詣,打通經脈越多,術法造詣越高。比如燕飛揚如今是三脈術士,他在施展“逆知未來”這種天罡術時,就需要藉助很多其他外力,才能得到相對比較準確的結果。假如能夠踏入四脈境界,那麼不但起卦的流程要簡化許多,在沒辦法得到太多外力幫助的情況之下,也能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而且能夠卜算的範圍也要大得多。
舉例來說,他那次尋找蕭觀的下落,就必須要在蕭觀平時住的地方佈陣起卦,又要得到蕭觀掉落的牙齒這種“血品”,還要藉助蕭瀟這個親姐姐和蕭觀之間的血緣聯絡,才能得到精準卦象。
假如蕭觀被綁匪轉移到了很遠的地方,縱算有這些條件,那也是無能為力的。
然而,只要他打通帶脈,邁入四脈術師的境界,他的能力就會立即猛漲一大截,那些外力條件模糊一點,或者蕭觀被轉移到了一兩百里外的地方,也還是能夠找得到。
燕飛揚七歲開始正式入門,十二歲打通任脈,十六歲打通督脈,如今正在全力打通帶脈,不過才剛剛練習了一年左右,徹底打通帶脈還早著呢。
李無歸和他一樣,七歲開始正式入門,十三歲打通督脈,十六歲打通陽蹺脈,目前正在練習陽維脈。
兩人練習的術法也大不相同,燕飛揚以練習天罡術為主,兼而練習一些地煞變。李無歸剛好相反,他是練習地煞變為主,練習天罡術為輔。
在術師江湖中,天罡之術比地煞之變要“高大上”得多了。
天罡術是大道,地煞變是旁門。
燕家有九大天罡術傳承,而一些下等門派,最寒酸的甚至只有一門天罡術傳承,其他的都是以地煞變來湊數。
燕飛揚和李無歸是鐵哥們,感情勝過親兄弟,但兩人卻分屬不同的流派。
自然,術師在術法上的造詣,和武術上的造詣,並不是一致的。
術師江湖,以術為主,武術修為不過是起個護法之用,乃是細枝末節,頗有一些術法上造詣高深的大術師,不會半點武功,手無縛雞之力。尤其隨著時代進步,熱武器橫行,傳統武術護身卻敵的作用大為降低,已經越來越淪為強身健體之用了,和其他體育鍛煉不再有本質的區別。
俗話說得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武功再好,一槍撂倒!
不過大多數修為精深的術師,同時也是武術高手。
磨練脈絡筋骨,充盈丹田內息,大幅提高人體感官的靈敏度,不但是修煉術法的竅門,對於武術而言,也是不二法門,就這麼浪費掉了,實在可惜。
似乎知道燕飛揚心裡在想什麼,公孫蘭微笑著說道:“夏河看不明白的東西,未必你也看不明白。”
燕飛揚微微頷首,眼望公孫蘭,問道:“孫老師,你現在修煉到幾脈了?”
“四脈。”
對燕飛揚提出的這個問題,公孫蘭沒有覺得絲毫的意外,燕飛揚話音剛落,就做了答覆。
“我練的是任脈,帶脈,衝脈和陰維脈。”
任脈號稱“陰脈之海”,衝脈號稱“血海”,陰維脈維絡諸陰,帶脈如同腰帶一般,束腰一圈,約束縱行諸脈。從公孫蘭修煉的這幾條經脈來看,立即就能判斷得出,這是名門大派的傳承功法。
作為公孫家未來的家主,公孫蘭肩上的擔子極重,打好基礎很有必要。
她年紀輕輕,就能打通四脈,天賦也是極其傑出了。
“你以後,還會在一中當老師嗎?”
燕飛揚忽然問了個和狼頭令不相干的問題。
公孫蘭輕輕一笑,伸手捋了捋烏亮的披肩秀髮,反問道:“你是希望我留下還是希望我走?”
“希望你留下。”
燕飛揚毫不遲疑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