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一口不能吃成胖子,應當象剝雞蛋殼一般,一點一點地將其解放。”

這是列寧格勒會談時,中蘇德三巨頭會面達成的協議。

但私下裡,中德兩家卻另有看法。

“日不落帝國不能太早地崩潰,太早地崩潰,就只會便宜了美國。”

這則是列寧格勒會議後,林漢私下裡對漢娜表示的看法,這個看法後來也得到了中共領導李潤石主席的認同。

象原歷史位面那樣,把世界變成美蘇兩國為主導的兩極世界,這是中德兩家都不想看到的。這個位面的德國,哪怕是由於穿越者的緣故,變成兩極外的第三極,但是由於其人口和國土縱深上的天然略勢,也必然是三極中最脆弱的一極。德國主體人口太少,資源不能自給,國土縱深太小的三大缺陷,是穿越者開再多的掛都無法彌補的。

按林漢的看法:“光靠一個德國,是無法變成穩定的第三極的。”

而漢娜也以沉預設同了他的看法。中國雖然有潛力成為第三極,但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需要漫長的積累週期,再快也需要四五十年的時間。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是怎麼也不可能扮演這個角色。

林漢的意見看法是:“把註定要崩潰的英國拉進來,在他們掉進深淵的時候,拉他們一把。歷史上,美蘇兩家是不擇一切手段地在肢解日不落帝國,這個時代,一旦英德停戰了,那一大片還在英國控制下的殖民地,美國人會怎麼看?雖然說現在英國人被迫開放殖民地市場了,但這種控制在別人手裡的市場,哪比得上自己親自動拿更舒服?”

在林漢看來,英德開始和談時,最急的人不是德國人,而是美國人。《英美華盛頓協議》,美國人得到了一堆的東西,但有些東西,比如殖民地市場,另一端還是抓在英國人手裡的。

很多時候,實力的對比不是戰爭爆發的決定性因素,透過戰爭能得到什麼,誰獲益最大,才是決定戰爭爆發的因素。

“一旦英德和談,為殖民地利益,英美之間的矛盾很快就會暴發。畢竟英德間的‘和平’來得太快,英國人在德國身上失去的東西不多,但在美國這個所謂‘盟友’身上,丟掉的東西卻太多太多了。我們只需點明這一點,這就會成為英美矛盾爆發的根源。”

“英國人為了保住殖民地的利益,會拼命地掙扎的。等他們需要盟友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們一把,讓這個日落帝國,崩潰得更慢一些。”

德國的問題和中國一樣,最大的弱點就是海外兵力投送能力很糟糕,中國好歹近在亞洲,和印度、東南亞有陸上連線,在這場瓜分“英國牛肉”的大餐中還能分到一杯羹。而德國因為悲摧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只能在邊上打醬油。而蘇聯受陸地距離影響,能衝到印度洋已是極限。

只有美國,仗著其強大的海軍和遠端投送能力,才會是這場大餐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英國海軍全滅的現在,美國的優勢更加強大。

八月二十日,德國回覆英國的談判要求時,林漢勸說漢娜儘可能低地向英國提出和平的條件,讓英國人感到他們在德國身上沒有失去什麼,過去的戰爭的損失完全是丘吉爾這個英奸愚蠢的緣故。同時林漢也下令德國的輿論機器啟動,在全世界造輿論,鼓吹美國威脅論,繼續炒作美國才是英德間戰爭最大的收益者這個題材。

依林漢的看法,隨著英德坐到談判桌前,最著急的美國人最擔心的地方,恰恰是目前最敏感的地點:東南亞地區。在這裡,中,美,日三國勢力交錯,而隨著英國和中蘇德三國開始和談,英國人也可以將一部分的力量抽調回東南亞,在“英日同盟”的大前提下,美國這個暴發戶有得頭痛了。

林漢強烈的懷疑,在這幾天裡,美國人很可能在東南亞有異樣的大舉動。因為就在法國戰役結束前昔,受日本勢力進入馬來半島這一重大事件的刺激,美國海軍將兩艘新下水的北卡羅納級戰列艦連同薩拉託加號航母,全部透過巴拿馬運河調到了太平洋,其戰略意圖已不言而喻。在英國最需要美國海軍支援的時期,仙人掌迦納所以沒有再次派出海軍進行全程護航,除了總統大選這個因素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力量在東南亞的迅速擴張,令還未進入完全狀態的美國海軍顧此失彼。

當大和號戰列艦公開出現在新加坡港時,當時對美國人心靈上的震憾是極其強大的。

於是,就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英德之間首先開始了秘密談判。

第334章和平降臨,赤化中的歐洲

“婊子養的英國佬!”

八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