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物件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具有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社會關懷的社會地位分層群體。”依此定義,我們可以整理出中國中產階層的認同指標有如下幾項:(1)一定的知識資本及職業聲望資本;(2)職業的工作及勞動方式;(3)職業權力;(4)收入及財富水平;(5)就業能力;(6)消費及生活方式;(7)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社會關懷。 鄭航生主編《中國社會結構變化趨勢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第157~159頁。
由於社會成員在各種社會資源的佔有上是連續的,人們很難區分出界限分明的階層來。為此,許多學者建構了多元分析指標,如鄧肯曾以職業聲望、教育程度及薪資所得這三個變數,來建構美國的社會經濟地位量表(SEI)。臺灣學者蔡淑玲與瞿海源也以同樣的方式,建構了一份臺灣的社會經濟地位量表。蔡淑鈴,同前引書,第79頁。一般而言,由於階層劃分的複雜性,在研究中不免會帶上研究者的主觀斷定。參照各種社會分層指標,筆者將當代中國中產階層的認同指標區分為經濟地位、職業聲望、教育層次和自我認同四個單項指標。每個單項指標將分別在性別、年齡、城市這三個因素中進一步加以差異比較與分析,以期對中產階層分層指標的社會認同狀況有一個更為全面的瞭解。
經濟條件認同與差異
研究表明(見表1…1),社會大眾對中產階層所應具備的經濟條件沒有一個明確的看法,其中30�6%的人選擇了“說不清”,這個比例之高足以說明現階段社會大眾對中產階層的財富擁有量很不確定。其次,21�2%的人選擇了“50萬以上”,19�3%的人選擇了“100萬以上”。由此可見,雖然社會大眾對中產階層不甚明確,但也表現出一種認同的趨勢,即他們相對比較集中地認為家庭資產在50萬~100萬左右的人們,應該歸屬於中產階層。
表1…1社會公眾認為中產階層所應具備的經濟條件單位:次,%經濟條件頻數百分比經濟條件頻數百分比30萬以下246 8�1 300萬以上64 2�1 30萬以上380 12�5 500萬以上64 2�1 50萬以上644 21�2 說不清930 30�6 100萬以上586 19�3 合計3038 100�0 200萬以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