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
可以說對於這方面的研究,王亮是頗有建樹的。
很快,到了午飯時間,跟歲大部隊抵達休息點,所有的參訓人員立刻展開野外生存訓練,就地尋找各種便利器材取水、生火、做飯。
作為顧問的王亮全程跟進,對官兵們的行動進行量化記錄。
王亮最先關注到的是官兵們的取水行動。
野外的環境十分複雜,水自然不能隨便去喝。
當過兵的,尤其是像王亮這種打過仗的人,自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
官兵們正忙著就地取材製作一個簡易的過濾器,王亮也根據自己多年的一線作戰經歷做出了一些總結:“能喝的水一定是活水,就是流動的水,有一個發源地,有流出去的渠道,基本上這樣的水都能喝。”
“水裡面有青苔,青苔把水給蓋住了,那個水就不能喝了。”
“在岩石上面的水也是不能直接喝的,因為岩石不會像泥土一樣有很強的過濾淨化作用,什麼髒東西進來了它會保留。而且裡面細菌很多,優先選擇喝在泥土上的水。”
“水裡面有明顯浮游生物的,不能喝,因為水裡面基本上都是卵,喝下去會出問題的。”
王亮說著,官兵們邊聽邊操作著,倒也挺愜意。
這比起那些要耗費體能的訓練比起來真的算是一種享受了。
取材的過程很簡單,有沙子、碎石子和木炭這三樣就夠了。
沙子和碎石子是現成的,木炭需要用木頭生火,然後使其充分燃燒後用土和灰撲滅,用石頭或木棍把燒焦的木塊弄碎就可以得到木炭粉。
按照考核要求,打火機、火柴等火源都是禁止攜帶。
鑽木取火的效率又非常低,這該怎麼辦呢?
只見一名上士直接取出戰術手電中的電池,用香菸錫紙將正負極短路,瞬間放電點燃了準備好的枯枝。
王亮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不教條不死板,偵察兵就是要腦洞大開、不拘一格。
這樣才能夠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用匕首把空礦泉水瓶從三分之一處割開,底部開一個口子。
隨後用一塊紗布包住割好的礦泉水瓶底部,在紗布的下面,放一個塑膠杯,做成簡易漏斗。
再把過濾材料鋪到礦泉水瓶中。
第一層是紗布,第二層是碎石子、第三層是細沙、第四層是木炭、第五層是紗布。
五層過濾。
碎石層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沙子流出礦泉水的地步。
沙子可以過濾水中大部分雜質的材料。
“再放多一點,沙子這一層要達到四到五厘米厚才能有效地過濾,所以千萬不要放太少。否則就達到效果了。”見有一名戰士沙子放的太少,顯然是第一次操作,王亮忍不住提醒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日常的理論課學的再好,脫離了實踐還是不行的。
最後鋪上自制的木炭粉,這樣一來一個簡易的吸附裝置就完成了。
把汙水從容器頂部倒入,這樣汙水可以流經木炭粉、沙子、碎石層、紗布。
當水從底部流出的時候用乾淨杯子接水。
“在濾水的過程中底部的紗布越密實,過濾的效果就越好。第一次過濾出來的水可能還不是很清澈,可以反覆過濾幾次,直到水體變清澈或者沒有異味。”王亮指導道。
這些東西,在王亮看來簡直就是皮毛。
雨林、沙漠戈壁、草原,溫帶、熱帶、寒帶,可以說在各種環境下,王亮都作戰過。
透過簡易濾水器終究只是取水的一種方法。
看到這裡,王亮真的是忍不住要好好地教給這些年輕的偵察兵幾招了。
王亮張口道:“在野外找水,無非就是地表水、從植物中取水、收集露水、透過植物的蒸騰作用取水、海水淡化、自制太陽能蒸餾器和尿液這幾種。”
偵察兵們早就知道有這麼一位不掛銜的首長同他們一起訓練,聽到首長要講課,一個個都圍了過來。
“咱們先說說如何去尋找地表水。我這裡有三種方法,地勢、植物生長情況和動物和昆蟲的活動情況。”王亮沒有廢話,直接上乾貨。
把自己當年在越南的那些絕招都拿了出來。
“在野外取水最優先選擇的就是流動的活水,活水可以直接飲用,也相對比較好找。我們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