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份同帶有封建社會衙門習氣的清政府的外交機構“理藩院”打交道,同時認為地方總督無權處理涉外事務,多次要求清政府建立專門的對外交涉機構。
1860年11月,英法聯軍依約從北京撤走,使恭親王認為:“該夷並不利我土地人民,猶可以信義籠絡,馴服其性,自圖振興”。1861年1月,恭親王再上《統籌洋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請求建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有效地辦理洋務和外交事務。奏摺指出:“近年各路軍機絡繹,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以後,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致辦理延緩,未能悉協機宜。”恭親王上書後,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也奏請在京師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管以往禮部和理藩院所執掌的對外事務。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豐帝批准。
總理衙門的全稱是“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設立之初,由王大臣或軍機大臣兼領,並仿軍機處體例,設大臣、章京兩級職官。有總理大臣、總理大臣上行走、總理大臣上學習行走、辦事大臣。最初設立時,奕忻、桂良、文祥3人為大臣,此後人數略有增加,從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大臣下設總辦章京(滿漢各兩人)、幫辦章京(滿漢各一人)、章京(滿漢各10人)、額外章京(滿漢各8人)。
恭親王今天剛剛來到總理衙門,跨進那道掛著“中外祉福”牌匾的大門,便注意到了院內瀰漫著一種異樣的氣氛。
文祥看到恭親王來了,小聲的向身邊的幾位辦事大臣吩咐了幾句,便迎了過來。
恭親王看到文祥的手裡緊捏著一份紙稿,不由得有些奇怪。
“文中堂拿著的這是什麼?”恭親王問道,他注意到文祥臉上的神情雖很是淡定,但捏著紙稿的那隻手卻在微微顫抖,顯然內心十分激動。
“王爺這邊請。”文祥看了看周圍忙碌著處理公文和滿漢章京們,伸出手指了指對面的一間屋子,說道。
恭親王看到文祥小心謹慎的樣子,沒有說話,而是依言進了屋子。文祥跟著進屋之後,便隨手將門帶上了。
“王爺請看!那林鯤宇‘破題’的文章到了!”沒待恭親王坐下,文祥便急不可耐的將手中的紙稿交到了恭親王手裡。
恭親王接過紙稿,先看了一眼題目,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西國聖道考’?”
“他這篇文章裡面說的,若確真無疑,那他立的這個題目,便可破除一切難題了!”文祥的聲音裡透著興奮。
恭親王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開始往下看了起來。
“……今英法兩國知仁義之本,以臻富強,未始非由久入中國,得聞聖教所致。”
“查英法政俗,惟父子之親、男女之別全未之講,其餘貴賤層級與中國無異;且國無閒官,無遊民,無上下隔閡之情,無殘暴不仁之政,無虛文相應之事。……至倫敦數月,拜客赴會,出門時多,街市往來,未見人語喧囂,亦不見神情愁苦失魂落魄之人。”
“查西洋風俗以濟貧救難為美舉,實為中華諸聖所崇之‘仁’之表現;西洋人又以仗義守信為美,亦可為‘義’之體現。……觀西洋之政,與我中國致治之道多有暗合者……”
第二百零六章西洋亦是聖人教
“查法蘭西立國以來,多有聖賢繼起其間……其言理之深,有過於他國數倍者。……法蘭西地方整齊肅穆,人民歡欣鼓舞,不徒以富強為能事,誠未可以匈奴、回紇待之也……”
“法京巴黎,有盧浮宮,為博物之藏院,藏書極豐,目錄便有千卷之多,每日放門縱令百姓男女往觀,所以佐讀書之不逮而廣其識……其所蓄中國書籍除《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四書,以及《詩》、《書》、《易》、《禮記》、《春秋》等五經,亦有《樂經》、《孝經》、《幼學》等,此外如群儒諸子、道釋雜教、各省府州縣之志,地輿疆域之紀、兵法律例之編、示諭冊帖尺牘之式、古今詞斌文藝之刻、經策之學、琴棋書畫之譜、方技百家、詞曲小說,無不齊備,其仰慕聖化,多方求洗荒陋若此……”
“查西洋政制,以中國‘民為邦本’為圭臬,凡孔、孟以下,民為邦本,民貴君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等,皆為西國政制之本。西國現今政制,非其獨創,查其本源,即中國聖賢之道也。《論語》之‘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大學》之‘財聚****散,財散****聚。德者本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