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表演日記後,唐曉生終於解決了入戲難的問題。只是,與此同時,他卻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出戏。
由於寫了太多的表演日記,唐曉生總是入戲太深,當演完一場戲之後,他常常還沉溺於戲中的角色,無法抽離,難以自拔,甚至有點分不清自己是誰。類似的情況,在許多演員身上都發生過。一些入戲太深的演員,在演完一場戲後,常常會去看心理醫生。
唐曉生當時只是個龍套演員,哪有錢看心理醫生。為了出戏,為了擺脫角色,他最終採取的自救辦法,便是寫個人日記。他開始在個人日記裡寫下大量自己的經歷,從他五六歲時的經歷開始寫起,一直寫到成年,只要是他能夠想到事,都寫到日記裡。寫個人日記時,唐曉生終於開始找回了自己,也漸漸擺脫角色的影響,成功出戏。
從那以後,寫個人日記也成了唐曉生的習慣。
在他六年的龍套生涯裡,他為了入戲,總共寫了幾十本表演日記;為了出戏,他又寫了十幾本個人日記。而在十幾本個人日記裡,幾乎寫下了他所有的個人經歷,總字數達到近兩百萬字。
有點不幸地是,這些日記在三年多以前搬家時,全部無故丟失了,唐曉生一直都沒能找回。現在聽任碧盈一說,才知道原來這些日記本都落在她手裡。
正是因為任碧盈看過唐曉生的個人日記,她才會對於他的生活經歷自然瞭如指掌。由於這些日記多數都是好幾年前寫的,有些事的細節,唐曉生自己都快記不清了,而任碧盈由於看了日記,於是比他記得還清楚。
這樣一來,便造成了一個假象:任碧盈比唐曉生還了解唐曉生。
正是因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