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每年還有兩次宗教特殊儀式:其一,農曆

正月二十九到二月初一舉行“打鬼”;其二,農曆十二月初七“燒線亭子”。

打鬼的儀式分三天進行:第一天叫“演鬼”,第二天叫“打鬼”,第三

天叫“轉寺”。在這三天裡,以第三天最為重要。據喇嘛們說,我們人

世間常有妖魔鬼怪荼毒生靈,“演鬼”“打鬼”便是為了降魔除鬼而舉行

的。那三天拂曉星月將沉,就在殿上唪經唸咒了,並且事先指定兩個

身強力壯的喇嘛,一扮黑鬼一扮白鬼,另外有若干喇嘛都戴上獠面獒

牙的頭套,在黑白二鬼後面唬嘯狷奔地追趕,而一些高階喇嘛大聲誦

經唸咒。有的則用黃教獨有的駝鼓銅號,在隊伍裡一路吹吹打打,跛

躓跳踉,這種舞蹈叫跳扎布。所有各處宮殿都要環繞一週,這就是所

謂“轉寺”,最後把黑白兩鬼打倒,這時裝扮黑白兩鬼的喇嘛,立刻把面

具鬼裝脫除,用兩個油酥灰面做的人像作替身,然後用刀把麵人砍得

稀爛。他們認為這樣作法,可以保佑一年之內大吉大利。北平有個習

俗,規矩老根底人家,多半不準去看雍和官打鬼,因為降魔驅鬼,神鬼

互相追逐的時候,讓他們擅上一下,整年都不順遂,要是懷孕的婦女碰

上,不是鬼胎,就是流產。所以真正的老北平沒看過雍和宮打鬼,一點

兒也不算奇怪。

“燒線亭子”是在農曆十二月初七舉行,用秫秸做個架子把絲線彩

綢紮成一個涼亭模樣,另外紙糊細巧綾人兩個,一是須發蒼白的老人,

一是綠鬢新裁的少年,都架在一個大水盆上。由喇嘛圍著唸經轉咒,

然後把亭子和紙人一齊用火焚化。聽雍和官的老喇嘛們說:“老人是

嶽武穆,少年是他兒子岳雲,亭子是風波亭,那天正是他們父子蒙難歸

天的忌日。岳氏父子忠肝義膽,誓復河山的凌雲壯志,是大家所欽仰

的,所以給他們誦經祈禱福國佑民。”此外,法輪殿四壁繪有一套利支

天菩薩道場的名畫,跟泰京“坡寺”(俗名臥佛寺)本堂描繪佛祖一生事

跡,也就是佛學上的《本生經》以及兩廊排列三百幾十尊形態各異的釋

迦牟尼佛像,為研究佛典學者視為稀世三大瑰寶。不過一般遊客觀光

隨喜,若不是內行嚮導加以說明,大都過眼煙雲,一瞥而過啦。

在鬼神殿的殿前,陳列著兩隻全身黑毛的大熊,軀幹偉岸,長有一

丈三四尺,是不經見的一對巨熊。據說是乾隆皇帝在長白山行圍,親

自獵獲的戰利品,臣下們為彰天威神武,製成標本陳列殿廡。雖然其

勢虎虎,可是比起現在標本大師夏元瑜教授一手絕活,那可差得太遠

啦。不過在當時能做成標本,還不知費盡多少人心血呢。

北平鐘樓的故事

北平從地安門往北,有兩座飛簷重脊,鴟甍丹楹,崔巍磔豎的高大

建築物,就是鐘樓和鼓樓.,

鐘樓最初是距今五百多年明永樂年間築成的。後來被迅雷閃電

擊中失火,化為灰燼,一直到清乾隆十二年又重建的。

鼓樓的歷史比鐘樓更久遠,是元朝至元九年興建的,元人稱它為

“齊政樓”。每月朔望商販雲集,百戲雜陳,跟後來東西兩廟(隆福寺、

護國寺)大家趕集一樣熱鬧。明朝永樂皇帝對於上元鬧花燈特別有興

趣,後來指定鼓樓一帶為元宵鬧花燈的集散地,把鼓樓雉門礎壁又重

新丹堊彩繪一番,索性把這條通衢大道也改稱鼓樓大街。一直到民國

三十五年鼓樓大街依然是北城最熱鬧的地方。

現在時代進步,大家看鐘鼓樓已經不合時用,純粹是擺樣子的兩

座裝飾性建築了。其實古代沒有鐘錶,宮廷裡有日晷月晷銅壺滴漏校

正時刻,一般老百姓就全靠鐘樓鼓樓擊鼓撞鐘來對時了。筆者幼年時

節,午夜夢迴,漏盡更移的時候,還聽到過淵淵鐘鼓,彷彿還是前此不

久的事情,但是仔細一算,已經是一甲子的事了。聽說清代光緒年間

還有人專司其事,逢更必報,到了宣統時期,才把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