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他不再多想、也不願再多想了,他橫下一條心,即使傾家蕩產也要去實現理想。

到了美國印第安納州,他立刻去尋找最適合他建立新社會的地方。結果,他用20萬元購買了3萬英畝土地。於是,一個完全新型的“世外桃園”——“新和諧公社”就這樣開始一磚一瓦興建起來了。

歐文非常興奮地帶頭勞動。他們砍伐樹木、焚燒野草,開荒種地,蓋房架屋,不久,一個個村落建立起來了,一個個工廠煙囪林立,機聲隆隆。村外是紅花綠草,交相輝映,青山綠水,蜿蜒曲折。林內街道整齊,樹木成列,各種公用設施一應俱全,會議室、閱覽室、學校、醫院,甚至臨時休息室,應有盡有。街心花園恬靜幽雅,溫馨和諧。一切都是那麼美妙,一切都充滿著詩情畫意。

這與充滿血腥的資本主義腐朽統治下的社會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

歐文還帶領全體公社成員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成果,他們規定,全體公社成員按照年齡大小從事各種有益的勞動。5歲到7歲的兒童,一律無條件入學,琅琅的讀書聲給全體成員一種欣慰與自豪,他們彷彿看到了“新和諧公社”未來的希望,也看到了全人類的未來。8歲到10歲的兒童。除學習外,還要參加公社各種有益活動和必要勞動,如修整花園、做家務等,從中掌握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12歲以上的青少年,必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在工廠、作坊等學習一定的手工技能,以便將來為參加工作作好準備。

20歲到25歲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設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廠作工,有的在農田參加農業勞動,或是參加一定的腦力勞動。公社的未來發展,全靠這個年齡段的主力軍。25歲到30歲的人,每天只需以參加兩個小時的生產勞動,其餘時間則從事公社的保衛工作和參與產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從事科學研究和藝術工作等腦力勞動。

30歲到40歲的人負責管理、組織和領導各個部門的生產工作。40歲到60歲的人,則主持對外交往。接待賓客或是產品交換等。60歲以上的老人組成老人集體,負責捍衛憲法,維護憲法的尊嚴,監督憲法的實施落實等。

這樣,“新和諧公社”所有成員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和諧”相處。

“新和諧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們從世界各地紛紛趕來。想看一看這個公社是如何“和諧”的,尤其是處於被壓迫、被剝削境地的勞動者更是帶著驚奇、帶著羨慕、帶著希望,如潮水般湧來。他們也希望在這個公社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甚至連當時著名的科學家如美國費城科學院院長威廉·麥克留爾、經濟學家和博物學家約西亞·華倫等人也紛紛前來,熱情參加和諧公社的建設。

“新和諧公社”的建立是這樣的吸引人,以至於除贊成者對之大加讚揚外,連反對者也眾口一辭、連聲感嘆。

但是,“新和諧公社”並不是與世隔絕的。它處在整個資本主義的重重包圍之中。而且,來參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種目的,有著各種想法,所以,社員之間不久就產生了各種矛盾,變得不像預想的那麼“和諧”了。

更何況,其總設計師歐文的建設理論也有致命的弱點,按照歐文的理論,公社成員的活動目的只要滿足本社成員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導致公社產品成品缺少,生產少,消費多,產生矛盾。因成員覺悟水平不一,導致腦力勞動者日趨增多,而體力勞動者日漸減少,以致於技術工和一般工人匱乏,工廠、作坊經常停產關門,甚至連當時最先進的機器也不得不閒置起來,如公社的一家染坊能與當時美國最完善的染坊相抗衡,但都無活可幹,一個紡織廠每天能生產400磅棉紗、一個麵粉廠每天能生產60桶麵粉,都不得不時時停工。還有一塊大到3600英畝的麥田因缺少足夠的勞動耕種而收入微薄。這種情況,使歐文自己再也沒有錢來補貼公社的逐日虧損了。4年以後,“新和諧公社”終於宣告了破產。

“新和諧公社”雖然失敗了,但是,以歐文為代表的空想家們,畢竟在資本主義統治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嘗試。這種嘗試及其思想,為後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青年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1815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特利爾城。他的父親是猶太人,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律師,這對於馬克思豐富的思維、嚴密的邏輯和雄辯的演說才能影響很大。在馬克思的家裡,有較為富裕的條件和充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