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願當沙皇,宣告放棄繼承權。

這時,沙皇的三弟尼古拉趁機寫信給二哥康斯坦丁,表示自己想當沙皇。康斯坦丁馬上同意了。於是,樞密院通告全國臣民,決定在12月14日舉行正式的登基儀式。

12月14日清晨,全副武裝的3000多名近衛軍突然開進彼得堡的元老院廣場,圍繞著彼得大帝的銅像排成一個戰鬥的方陣,領頭的軍官正是雷列耶夫,恰達耶夫等人。

“打倒專制暴君沙皇!”

“制定憲法!”

“要求民主!”

“要求自由!”

“廢除農奴制!”

近衛軍突然高呼口號,洪亮的口號聲驚醒了彼得堡市民,他們興奮地開啟窗子,注視著近衛軍官兵,為他們吶喊助威。口號聲傳到了皇宮,正在試穿登基新衣的尼古拉大為驚恐,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時候會有人反對他。他惱羞成怒,大聲吼道:“馬上集合軍隊,消滅這群叛黨!”

“是”。

“是”。

大臣和將軍們急忙出了皇宮去調集軍隊。一隊騎兵向起義者衝去,他們高舉雪亮的馬刀,氣勢洶洶,“砰!”“砰!”突然一陣槍響,沙皇的騎兵紛紛落馬,後邊的又衝上來,起義者還以密集的射擊,沙皇的人馬自相踐踏,混亂一片。

勇敢的起義者鼓舞了廣大的市民。中午時分,彼得堡的窮苦工人、手工業者、貧民紛紛湧向廣場,用磚頭瓦塊襲擊政府軍。起義的隊伍迅速擴大了。

這時,彼得堡城外的炮兵開了進來,尼古拉命令大炮對準廣場襲擊。一顆顆炮彈在廣場中央爆炸,起義的人群很擠,不一會兒廣場上就血流成河,起義隊伍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廣場。沙皇的騎兵又猛衝過來,雷列耶夫指揮士兵頑強抵抗,但因寡不敵眾,起義隊伍很快潰散了。恰達耶夫和雷列耶夫被沙皇抓住,關進監獄。

半個月以後,即在12月29日,俄國南部的烏春蘭士兵發動起義,結果也被殘酷鎮壓下去。

因為彼得堡和烏克蘭起義正好是在俄歷12月,他們又是相同組織發起的,所以歷史書上把領導這次起義的成員稱為“12月黨人”。

起義失敗之後,12月黨人的五位領袖雷列耶夫,恰達耶夫等人被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亞,600多人受到牽連被判刑。

12月黨人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他們英勇無畏反抗暴政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來的俄國革命者。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雨果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0歲時因發表詩集的《頌歌與雜詩》,國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讚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讚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