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不料,埃赫那吞大發脾氣,將王后斥責了一通。王后傷心極了,便帶著孩子回到了底比斯,直到死後,夫妻二人也沒有再見一面。

公元前1326年,埃赫那吞在眾叛親離中去世。王后涅菲爾提未能饒恕他,沒有出席他的葬禮。剛剛9歲的吐坦哈吞即位。

以麻伊為首的大臣們上表一致要求將首都遷回底比斯。不久,新國王頒佈命令,將首都遷回底比斯,為阿蒙神廟僧侶徹底平反,歸還廟宇財產,由國庫對一些被處死的僧侶的家屬和致殘的僧侶進行賠償。在僧侶的壓力下,吐坦哈吞(意即阿吞的鮮活形象)的名字也改為吐坦卡蒙(阿蒙的鮮活形象)。

吐坦卡蒙18歲就突然死了。奇怪的是昔日的臣子麻伊卻成了法老。沒有多久赫倫希布又依仗軍隊奪取了王位。埃赫塔吞城被宣佈為“邪惡的地方,漸漸變成了一片廢墟。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太陽曆和公曆

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歷法——公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稱之為“西曆”。其實,究其根源,這種曆法並非產生於西方,而是產生於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氣候炎熱,雨水稀少,但是農業生產卻很發達。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與尼羅河的定期氾濫有著密切的關係。埃及的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羅河流域像一條綠色的緞帶從南到北貫穿其間。直到現代,埃及的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這條綠色的生命帶中。因此,在希臘時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稱為“尼羅河送來的禮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將尼羅河視為“母親河”。

尼羅河全長6648公里,同亞洲的長江、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並稱為世界最長的河流。

尼羅河發源於赤道一帶,主流叫白尼羅河,從烏干達流入蘇丹,在喀土穆和發源於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匯合,流入埃及。

在埃及境內,尼羅河每年6月開始漲水,7至10月是氾濫期,這時洪水夾帶著大量腐殖質,灌滿了兩岸龜裂的農田。幾個星期後,當洪水退去時,農田就留下了一層肥沃的淤泥,等於上了一次肥。11月進行播種,第二年的3至4月收穫。尼羅河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漲水基本是定時定量,雖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別不是太大,從沒有洪水滔天淹沒一切的大災。這就為古埃及人最早建立大規模的水利灌溉系統和制定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逐漸認識到必須掌握尼羅河氾濫的規律,準確地計算時間,這就需要有一種曆法。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次氾濫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他們還發現,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當尼羅河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附近時,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以此為根據,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為365天,把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定為一年的起點。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日,這就是埃及的太陽曆。

埃及的太陽曆將一年定為365天,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迴歸年)相比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準確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覺得,經過4年就相差一天。經過730年,曆法上的時間就比實際時間推進了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顛倒過來。再過730年,才能回到原來的起點。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凱撒(又譯朱利烏斯·凱撒)決定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重新編制曆法。凱撒主持編制的歷法,被後人稱為“儒略曆”。

儒略曆法對埃及太陽曆中每年約四分之一天的誤差,作了這樣的調整:設平年和閏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4年置1個閏年。單月每月31天,雙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閏年30天,其它雙月每月30天。

愷撒死後,他的繼承人奧古斯都因為自己生在8月,便從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為大月,即31天,同時相應把9、11兩個月定為小月,10、12兩個月定為大月。經過這樣的改動,各月的天數與今天使用的公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會議上,規定儒略曆為基督教的歷法,但沒有規定哪一年是它的起點。到了公元6世紀時,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傳說的創始人耶穌·基督誕生的那一天,說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這一年以前,稱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