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之後,伸手觸控到鼎壁上,他的芥子空間中的舍利猛然劇烈的跳動了幾下,隨即金光大放,然後幾個文字出現在舍利上空。
“夏禹鑄九鼎之一‘荊州鼎’”!!!
得到這個結果,劉東震驚之下,差點把自己舌頭給咬掉。
“這……這真是九州鼎之一的荊州鼎?”劉東心中無限激動道。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後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真正被所有王朝所承認的傳國重器,只有兩件,一件就是夏禹鑄造的九鼎,另一件就是始皇帝嬴政制作的‘和氏璧’也就是‘傳國玉璽’。
夏禹鑄造的九鼎是先秦時期各國爭奪的傳國重器,皇權的象徵。而和氏璧則是封建時代的皇權象徵。
九州鼎傳承夏商周近兩千年,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仍然尊擁有九鼎的周王室為共主,而九鼎丟失之後,周王室也被秦國所滅。而傳國玉璽在宋代遺失之後,後世的皇帝都成了‘白板皇帝’。
而幾千年來圍繞著這九州鼎和傳國玉璽不知道引發了多少戰爭。
而關於這兩件傳國重器的記載在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先不提和氏璧,但是九鼎,司馬遷、班固等著名史學家的解釋就有區別。
只不過讓劉東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在楚莊王的墓葬中見到了九鼎之一‘荊州鼎’。而這個結果很容易就能夠想到那個成語‘問鼎中原’,也是楚莊王成就霸業的代表。
不過按照原本歷史記載當中,公元前605年,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周定王派能言善辯的王孫滿前去勞軍,楚莊王問周天子鼎之大小,輕重,最後被王孫滿所拒。
但是看眼前的荊州鼎,顯然事實與史料不符,楚莊王沒有得到九鼎,不過卻得到了九鼎之一代表著楚國所在地的‘荊州鼎’!而且死後還把它隨葬在了自己的墓中。
“這可真是太出人意料了!”劉東看著大鼎之上衝天而起的濃郁紫色光華,忍不住心生感嘆。之前他雖然知道這大鼎肯定是夏商重器,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居然是真正的夏禹九鼎,傳國重器!
而且在這座九州鼎內部也放著大量的竹簡,還有一件代表著楚國圖騰的青銅鳳凰尊。這件青銅尊,是兩隻對立的鳳凰,與象尊的造型相似,只不過形象不同而已。
圍繞著這件大名鼎鼎的九州鼎,還有裡面高達一米的鳳尊,劉東足足端詳了近一個小時之後,才萬分不捨的把它們收進了自己的芥子空間。
……………………………………………………(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巨大的青銅神像
第三百七十四章 巨大的青銅神像
…………把國寶中的國寶,傳國九鼎之一的荊州鼎,以及銘刻著一篇189字頌文的雙鳳尊收起來後,劉東又看向旁邊的青銅器。
首先,迎面而來的便是兩盞高度達到180公分的青銅燈盞。其中,第一座乃是三條夔龍為足,抬起一個鏤空的青銅底座,然後底座之上是一根長錐形,像樹一樣,帶著枝杈的青銅燈盞,整個燈盞分六層,共計十八個由小到大的燈盤。每個燈盤都有一條手指粗的青銅杆連線著中間的主燈杆。
而且燈盤和燈杆上都刻鑄著幾何紋飾,而燈盤上還有著一些侍女服飾的青銅俑。
整座燈盞實用中帶著華貴之氣,屬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青銅器精品。
而另一件燈盞也毫不遜色,整體的樣式跟這件相同,不過底座之下變成了三個雙手高舉的青銅俑,這三件俑托起青銅製作的鏤空底座,而底座上還有著圓雕的三支鳳凰。燈盤和燈杆上有著清晰的雲雷紋,以及一些盤繞燈杆的枝蔓,枝蔓上還鑲嵌這一些鳥獸。
兩件華麗的燈盞之上都有銘文,劉東看了一下後發現,這兩件燈座都是祭祀用的。當然祭祀的不是楚莊王而是楚國崇拜的神靈,天神東皇太一和人神祝融。
當然按照史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