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或後果,定然不饒。就如足球場上抬腳過高都要受懲罰,而不必等你踢傷對手再罰。
二、管理是嚴肅的愛——規則勝於一切(3)
第四,採購人員與供方的談判、電話均需錄音,連同所有商洽函一起存檔。公司對此是否監聽,那由公司高層決定,錄音存檔是你的職責所在。
第五,採購人員不許接受供方招待(工作餐除外),不許接受供方的一切饋贈(連掛曆也不可以),一經發現,不僅當即將採購人員除名,而且同供方的合作也立即中止。
好好做生意,掙利潤可以理解,但以不正當方式獲利,無論供需雙方任何人,均為不合規則之列。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即使供方把禮物送到了供應部門,也需上繳公司,公司重新把禮物分到供應部門,則屬於正常行為。起初,執行中也有人嘀咕“那麼嚴,水至清則無魚”,包括一些非供應部門的幹部都有類似的議論,但我們堅決認為必須防微杜漸。今天松一寸,明天讓一丈;今天一條縫飛過一隻蒼蠅,明天就可能鑽進一隻老虎。 2005年,我在山西平遙考察日升昌(清朝末年中國最大的票號,經營了108年)的管理時發現:日升昌每四年分紅一次,夥計也參加分紅。日升昌的夥計每四個人為一個組,一組中有一個人舞弊被查實,其他三個人都將取消此次分紅資格,自然夥計就會互相監督。但日升昌從來不薄待夥計,夥計的收入相對比其他商號要高出很多。當地流傳一句話:“有女不嫁種地的,不嫁當官的,專嫁票號當差的。”甚至說:“家有萬貫財,不如票號當個差。”可見日升昌並不會捨不得給夥計高待遇,但監督一定不放鬆,堅決杜絕暗收入。3�考核分解
管理的細化、規則的細化,也要貫穿到考核中去。學管理開頭就學PDCA,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檢查與處理往往融入考核中。但是,有些單位考核太粗放,考個“德、勤、績、能”啦,考個“產量、銷量、利潤”啦;考核方式也過於簡單,一個上司、兩個同事打出3~5個分值,一統計就算完了。最後,往往既拉不開差距,也對被考核人沒什麼促進作用。考核是管理的導向,你希望員工在哪些方面努力、應做到什麼,就在這些點上支起你的考核體系。
早年我為香港企業打工時,董事會考核我就考得很到位。產品質量考核除了考核不良品率,還要考核客戶和經銷商的投訴率,因為老闆深知在內部發現的質量問題損失為1,出了門的損失為10,到了退貨損失就是100。物流的考核措施更多: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庫存量,採購、加工、銷售的週期,每個季度考核一次。關於員工的凝聚力,要考核員工流動比,在年底還要做員工滿意度的調查(董事長主持,每人一份調查表,共40多道選擇題)。
作為總經理,我得到了很大的授權,總部配給的下屬如果不合適可以換。但一個崗位一年度換了兩次以上,就是老總用人的眼光有問題。七個中層幹部一年下來就換了三個,也是老總不會用人,這都在考核範圍。甚至每週例會的紀要(每一份紀要有若干條),落實了多少條,也納入考核。以此來衡量我的計劃性、執行力、預測能力、組織能力等管理能力。
考核不是幾個財務指標可以概括的,許多管理問題在財務報表上反映不出來,而且財務對深層問題和長遠利益的反映也不能體現。
政府的績效考核現在也都已細化了。人事部2004年8月公佈的各級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分職能指標、影響指標、潛力指標三大指標。職能指標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固有資產管理五個方面;影響指標包括經濟、社會、人口與環境三個方面;潛力指標包括人力資源、廉潔、行政效率三個方面。
恩格爾係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就越大。對一個國家而言,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就會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和農村家庭恩格爾係數已由1978年的57�5%和66�7%分別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既然是指標當然還要做分解,如:“經濟”分解為人均GDP、勞動生產率、外來投資佔GDP比率等;“社會”分解為人均預期壽命、恩格爾係數、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社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