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元的地位。

試想,美國憑什麼在全世界橫行霸道?其實,它的秘密武器就在於握有美元、美軍、美援(以援助為名控制他國)與美技(高新技術)“四美”王牌,而其中任何一張牌失靈,都將極大地削弱美國的霸權地位。因而,在事關國家根本利益問題上,美國絕不會輕易讓步,尤其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好處多多。比如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當事國通常要進行一系列艱難的經濟政策調整,而美國則可以直接透過濫印美元的方式彌補赤字,並輕而易舉地向世界輸出通貨膨脹,從而達到損人利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獨霸的單一世界貨幣體系。之後,國際貨幣體系進入所謂“牙買加體系”,但並未根本消除“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弊端和缺陷。美元延續了國際貨幣中的領導地位,依然是全球範圍內最普遍使用的計價尺度、交易手段和儲備貨幣。日元在20世紀80年代的勃興以及20世紀90年代末歐元的誕生都沒有從根本上撼動“美元本位制”。在2007年底的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佔64%,歐元資產佔26%,日元資產僅佔3%。

在“牙買加體系”下,美國等主要國際貨幣國家透過匯率調整掌握著全球資源配置和國際競爭力調整的主動權,國際支付手段的供給由其貨幣政策和國際收支狀況決定,而不是按照國際經濟基本面的客觀需要提供相應的國際流動性。由於沒有發行制約機制,美國也容易產生利用美元信譽的機會主義傾向,挾美元令各國,最終造成流動性全球氾濫。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暴露無遺。同時,隨著金融危機逐漸向美國經濟蔓延,支撐美元的實體根基也開始動搖。

美聯儲2009年3月18日決定購買1萬億的債券,這意味著中國近2萬億的外匯儲備面臨大失血的風險。

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鬍曉煉說,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行債券,中國會積極考慮購買。這暗示中國金融當局已將外匯儲備多元化提上日程。

中國向美國具有50年曆史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發出挑戰,將被視為中國意圖充分利用經濟衰退橫掃西方所造成的經濟實力大轉移。

G20峰會前夜周小川頻出招

在倫敦G20峰會之前,各國的較量其實就已經開始了,紛紛隔岸喊話,磨刀霍霍:一方是傳統世界貨幣的管家——美國;一方則是希望推動世界金融秩序改革的歐洲,提出加強對金融的監控;另外一方的中國作用也在此時凸顯,外匯雄厚。有人戲稱這次G20是G2,是中美兩個大國的峰會。由此看出中國在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因此,中國就在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即將召開之際,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一週內連續發表題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和《關於改變宏觀和微觀順週期性的進一步探討》三篇署名文章,文章中的觀點受到了中外各界及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他不點名地指責美國未能確保美元的穩定,結果導致金融危機蔓延全球。並提出,應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創立一種新貨幣作為未來的國際儲備貨幣,以便取代美元的作用。

這一非同小可的倡議,不會只是出於戰術目的,其背後應該會有更長遠的戰略思考。美國之所以有今天的超強地位和影響力,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元有“普世價值”。可以說,美元的強勢地位就是美國的“命根子”,在中國的政治詞彙中就是“核心利益”。因此,美元的衰落乃至被取代,自然就意味著美國的衰落和被取代。

中國過去從來沒有公開挑戰過美元的地位,一是因為沒有能力,不敢;二是因為需要美元,不必。那麼,周小川此次對美元作出威脅狀,是否就說明現在有了這樣的能力和必要性?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的能力遠不足夠,必要性也不迫切。問題在於,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債主有話要說,負債方不能不聽。

周小川的文章反映了中國對於G20峰會相關議題的研究,也是在為G20峰會作理論準備,並且在裡面同時也暗含訴求。而且,主管金融的王岐山副總理也站出來支援上述觀點,增加了中國聲音的權重和分量。中國主張,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有效、全面的改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為世界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實,世界上的經濟鬥爭,其慘烈程度有時絲毫不亞於軍事鬥爭。雖然明知創立新的全球性貨幣的路漫漫,但不代表沒有希望、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