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7部分

銳的軍隊正悄悄地向城池逼近!

‘戚家軍’的名頭太響,以至於戚繼光所統領的軍隊,都被稱為‘戚家軍’!然而真正打下‘戚家軍’這個榮譽稱號的,卻是浙江的義烏兵!

當年戚繼光在親眼目睹了義烏礦工、鄉民,與外鄉的開礦者之間,歷時四月,參與者多達三萬的械鬥後。這位當時便已經久經沙場的將軍,竟被震撼地無以復加。關於當時的所見所感,後來他回去報告沈默時,說道:

‘末將自幼隨父從軍,轉歷四方,二十二歲參加會試,正遇俺答進犯,擔任警戒,後來駐守薊門,亦曾親眼目睹韃靼鐵騎,來無影去無蹤,動如驚雷,堪稱迅猛。而後奉調入浙,與倭寇作戰,此類人善用刀劍,武藝高強,且性情暴戾,確為難得一見之強敵。’

然而頓一口氣後,他吐出了悶在心中的恐懼道:

“不誇張的說,天下強橫之徒,末將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最後,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若準我在義烏徵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

沈默說動胡宗憲,准許戚繼光了請求。戚繼光便從義烏招募最為精銳、最為勇敢的四千男丁,這才有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

在東南的赫赫戰績,幾乎全是義烏兵打下的,後來戚繼光轉戰北方,自然也把他們帶上了。有一半頭腦靈活些的,被派去選鋒營中充任各級軍官,剩下一半則繼續待在戚繼光身邊,作為戚繼光的親兵存在!

這支部隊的官兵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各個身經百戰,武藝高強、經驗豐富,正處於職業軍人的巔峰時期,其戰鬥力之強橫,當世無出其右。之前,戚繼光遲遲沒有把他們派上陣,就是在等待這個一戰而定的機會。

全身黑衣的義烏兵,穿過熱火朝天的戰場,悄無聲息的從東西兩處繞過來,藉著夜色的掩護,全程的動作極為隱蔽,直到他們抬出雲梯,開始登城時,北牆上的蒙古人才發現大事不好!急忙呼號著阻攔,但明軍抬了二十具雲梯,從城牆各段攀爬攻城,蒙軍人數太少,顧此失彼,根本沒法把明軍的所有攻擊路線都擋住。

義烏兵們在接近城牆時,兩腿勾住梯子,一手解下腰間掛著的震天雷(注一),另一手拿出火摺子,迅速點著引信,約莫著燒到一半,便兜手扔到城上,正好在蒙軍的頭頂上炸開,彈片、鐵釘飛濺,當時就炸倒一片。

義烏兵們便趁機攀上城頭,也不用什麼火器,先結成三才陣,抵擋住蒙軍的反撲,掩護後續部隊登城。待得人多了,便組成一個個適合狹窄地帶作戰的五行陣,向那些猶在阻擋攻城的蒙軍殺去。

守衛北城的蒙軍精銳,一個個都是身強力壯、武藝高強的好手,但在武藝更高強、陣法又精妙的義烏兵面前,竟如土雞瓦狗一般,沒有人能是一合之敵……他們揮刀擋住上面的進攻,便被一柄長槍刺穿了心口,擋住了心口的位置,卻被朴刀砍斷了雙腳。完全招架不住。

守軍完全被壓制住,爬上城頭的義烏兵越來越多,轉眼間便把蒙軍包圍起來,潮水般淹沒掉,只是一炷香的功夫,明軍就完全控制了城頭,北城上再沒有蒙古人站立……

而其他三面城牆的蒙古人,還未發現北城失守呢。事實上,他們本身都搖搖欲墜,即使發現了也無能為力。

將把守這段城牆的任務,交給還沒爬上來的後續部隊,義烏兵便毫不停留的分兵向東西兩面城牆殺去。

陡然遭到來自側翼的攻擊,正在拼了老命禦敵的蒙軍頓時亂了套。要說他們也是相當有種,不用頭領組織,便馬上衝過來補漏,可惜已經來不及了。如狼似虎的義烏兵根本無法阻擋!

由義烏兵組成的鴛鴦陣,才是真正的鴛鴦陣,其威力在平地近戰中,不是靠勇悍可以阻擋的,蒙軍又大都激戰整天,粒米未盡,碰到瘋虎般的義烏兵,哪裡能是一合之敵?

很快,義烏兵便攪得城頭大亂,攻城部隊的壓力頓漸,越來越多的官兵衝上了城頭,終於站穩了腳跟的明軍二話不說,朝著蒙軍拔刀就砍,要把一天來的憋屈和怒火發洩出來。

蒙軍依然勇猛,但人數上處於劣勢,士氣上大受打擊,明軍徹底佔據了上風……更重要的是,無敵的義烏兵加入戰團,哪裡戰事吃緊,他們便出現在哪裡,殺得蒙軍節節敗退,終於,東西兩段城牆相繼失守……

三萬明軍紅著眼,從各處城牆攀爬入城,準備血洗東勝城!

……

PS:震天雷,北宋後期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