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從入職到現在,5個新員工,各談過一次話,我發現我們自己招的三個員工心態要好一些!透過獵頭招聘的兩個員工,反而有些好高騖遠,挺多牢騷的。”方芷將洛雨熙的要求記了下來,但因為這件事情,不免對於公司招聘政策中的‘中高階人員採用獵頭與網路相結合,以獵頭為主’的策略,有些懷疑起來。
“恩,繼續跟進,有什麼疑惑三個月後一起提出來。不光是態度,還要看工作結果!有態度沒結果,白態度好了!”洛雨熙明白她的意思,這個策略本也還在試驗之中,但資料的確實性遠比感覺要來得準!
“而且,要弄清楚你評價態度的標準,比如說:你所說的好高騖遠,判斷依據是什麼,她說的哪句話、做的哪件事形成這種判斷,最好能寫在你的分析報告裡——因為,語言離開了語言環境,就會失真!最後大家都記住了你的評價,反而忽略了當時的語境,這對當事人是不公平的,明白我的意思嗎?”洛雨熙看著方芷說道。
“明白,我會注意這個的。”方芷點了點頭,她想,洛雨熙的意思無非是‘好高騖遠’的見解,或許是真知灼見與戰略眼光!所以不希望她片面的評價影響公司對員工的判斷。
雖然她確實對那兩個員工喜歡不起來,卻也知道洛雨熙說得有道理——這就是員工,你找他的目的不是為了你喜歡,而是為了幫公司幹活兒!
“恩,培訓方面還有什麼困難沒有?在近一年的時間,我都不可能有專門的時間來給你們做專業上的培訓,部門內部也沒這個機會做專業交流,所以你們有專業上的問題,要麼去查閱資料,要麼隨時來問我。”洛雨熙看著各板塊的員工說道。
“好,暫時沒什麼困難,除了新員工的培訓跟進外,這個月主要是做各部門的培訓需求瞭解,爭取從公司角度和員工角度兩方面考慮,來設計明年的培訓方案。”方芷點頭說道。
“好,需求收集後,歸類分析一下!下面再說薪酬績效這塊兒,這個月分析報表出來嗎?”洛雨熙對負責薪酬績效的紀雅蘭問道。
“已經出來了,績效工資發放調整的第五個月,三旬的回款和發貨比例已經相當接近,而月初反而有超過月尾的跡象,這個結果我建議和銷售部溝部,看看除了工資發放時間的原因,與這個月的客戶政策有沒有關係。”紀雅蘭條理清晰的說道。
“而薪酬與銷售回款比,資料越來越漂亮!另外,薪酬體系的改革方案,所有的資料目前都在測算中,還沒有結束。”
“恩,做好的資料先發我一份,我抽一部分核對;數字多了容易出錯,兩個人看總比一個人看要全面。”洛雨熙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資料方面可以找欣兒瞭解原始的一些情況,如果需要財務資料的話,可以給我寫郵件,我轉給李總來處理。”
“恩,已有的資料處理完之後,我會列新的資料清單和需要提供的部門說明,到時候給您過目。”紀雅蘭點頭說道。
“好,機構發展方面,上個月主要是熟悉公司過去的結構與業務,這個月的主要工作放在現行組織結構與業務的匹配度分析上,分析的維度一是整體機構設定是否滿足業務發展需求;二是各部門內部的班組設定是否合理,能達到組織管理的分工合作、互為牽制的管理功能;這方面要和SOP這邊保持密切的溝通;三是組內的崗位設定是否合理,有無重疊或空白,有無因人設崗或低能佔崗導至編制增加的情況!”洛雨熙對機構發展組的工作安排,仍然放在現狀的瞭解上——只有充分了解了現狀,才能知道有無改變的必要、如要改變,關鍵點是在哪裡!
“原本一直是在這麼做,方總前兩天找到我,問我的工作進度,向我要了幾家同型別企業的組織結構圖,然後問我,什麼貨品部我們為什麼沒有?AD部我們為什麼沒有?”高大而陽光的方澤,看起來比剛來公司時,似乎憔悴了不少。看著洛雨熙時也是一臉的苦惱。
“你怎麼回答?”洛雨熙笑著看著他——對於這幾個同時進入公司的新員工來說,他的工作可謂是最舒服的了,即沒有報告要交,也沒有作業要做!
而現在看來,他反而是幾個人中最苦惱、最憔悴的一個!
“我告訴方總,組織結構是為組織職能服務的,只有確定了職能,才能生出相應的機構來!而不是看著別人公司有什麼部門,我們沒有就說我們落後了——每個公司的營運模式和關鍵業務不同,業務戰略也不同,組織結構怎麼可能一樣呢!依樣畫葫蘆的東西,向來只具其形而不具其神,沒用得很!”
範澤皺著眉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