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對學校來說,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這關係著學校的名氣。新生入學前,選擇學校的標準是什麼?大部分新生當然都是要看這個學校裡往屆學生的成績。
一群新生在擇校的時候,往往會在一起討論,某某學校的某某人是全市第一!這個學校肯定好等等。然後,自己也想在這個學校唸書了,這也算是榜樣的吸引力吧。但,他們基本上不會談論到,這個學校內有多少特高階教師。而且很多學生,都是覺得教師的作用並不大,處在一個優秀生多,競爭激烈的學校,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自己的潛能。
所以一名能在全市統考中考到前幾名的學生給學校製造的吸引力,有的時候甚至超過很多名師。這也使得,學校對那些頂級的優秀生照顧有加。特別是在高考的時候,有的學校給校內頂尖學生的待遇,那是相當高的。目的就是要他們考出好成績,從而吸引更多的新生,來自己的學校報名。
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既不利於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也導致了優秀生扎堆,一流、二流、三流學校等級化差距的誕生。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我覺得會慢慢被削弱。否則,這種功利性極其嚴重的義務教育,是很失敗的。
開學前的這些日子裡,強子一直在努力地複習。他要抓緊時間彌補自己過去一年多落下的課程。好在現在還是初中,東西並不多。就那幾百個知識點,學完了就沒了。九年義務教育中,學的東西最多的時候,應該是高二,接著就是高三的總複習,你要是高二浪費了,高三懈怠了,想要高考考出好成績,困難很高。
其他的時間段基本可以無視,比如初中的時候,你就算考不及格,也無所謂。因為本身就沒有多少東西,你去仔細梳理一下就會發現,就那麼幾百條知識。就算到了初三、高一你還處在不及格的狀態,此時開始發奮的話,也絕對不晚。不少平時成績不怎麼樣,而在中考、高考中卻成為了一匹黑馬,很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