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飛舉止古怪,烏青卻是見怪不怪,“老大,我今天正常不正常?”
“恩,你今天應該不差。”單飛閉目沉吟半晌,鬆開烏青的手腕,喃喃道:“秋毛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
烏青不懂,單飛也不解釋,只是伸手從懷中掏出一片雉雞微羽,將其丟到半空。
那羽毛漂在半空一會兒,最終落入江水,隨江水起伏而去,終於不見了蹤影。
別人看到單飛的舉動,肯定茫然不解,烏青這一路來倒是見多了這情況,“老大,你又在研究醫術?那個《傷寒雜病論》你真的看得懂?”
烏青很有點不信,但又不能不信。因為這一路來,他見單飛趕路途中,沒事就拿出《傷寒雜病論》默誦研究,整日不是打聽晨雨的訊息,就是打坐煉氣默背醫書的內容。烏青本來以為老大不過是在消遣時光,哪裡想到在不久前,居然見單飛開藥醫好個上吐下瀉的急症病人,讓那家人感激莫名。
單老大真是神的。
難道說有學問的人,觸類旁通,什麼都比別人學的更快一些?
單飛知道烏青不解,但他著實如烏青看到的那樣,沒事的時候就研究下醫書。不過他並非消磨時光,而是對醫術有了新的領悟。
以往他專心考古,對醫術略有涉獵,一方面是因為忙碌,一方面也是感覺醫理晦澀難懂,但他的武學從自然悟得後,再以“天人合一”的想法思考中醫時,對這本醫書的很多地方豁然領悟。
有領悟就有興趣,有興趣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下苦功。
能成功的人本需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辛苦!
單飛素來付得起辛苦。
這些日子來,烏青在感悟人生,他在感悟著醫術,同時真切的明白《傷寒雜病論》能傳世兩千年,果然有其獨到之處!
他思索的越深,越覺得此書值得他花極大的氣力去研究,眼下他仍在不停的深研辨脈之法。
《傷寒雜病論》以辨脈為基,脈象又分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數種。
單飛在以前看到這種術語,均是一掠而過,不求甚解,但他在醫武互驗後,立即明白這不過是中醫用自然的現象來形容人體氣血在四季的細微變化而已。
就如星宿之說,其實現代科學認知星座和古人劃分的大同小異,但在很多現代人眼中,十二星座就是科學,古人劃分的星宿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迷信。
今古中外認知自然界的方式手段不同,形容不同,但並不意味著古人就不科學。
單飛早知這個道理,專研醫術時以自然之象印證,兼之他會了胎息後,對身體內部細微變化的瞭解遠超常人,再加上反覆思索,竟對《傷寒雜病論》所講有了極大的收穫。
人體內的氣血隨春秋而有不同的反應,西醫多信ct、核磁共振,對脈象說很是哂然,可如今單飛細心察悟,才發現脈象反映的人體精微之處,絕非是他那個年代的核磁共振能夠檢查出來的。
那秦皇鏡呢?是否能夠檢查出來人體內氣血流動之妙處?
單飛微有分神,看著羽毛隨水流逝,江面浪靜波恬,暗想著醫書中旁註的什麼“厭厭聶聶,如落榆莢”之語,再回憶著方才切烏青之脈的感覺,對脈象的“秋毛”說更有理解。
烏青見單飛入定般許久,終於道:“老大,你昨日講了什麼山龍脈絡形勢,又說什麼貪狼、巨龍、文曲九星什麼的,我還是想不明白。”
見單飛望來,烏青搔頭道:“這些說法複雜難懂,有沒有簡單點的?老大,我書讀得少,你不要騙我。若依山龍脈絡埋葬後,真的對入葬人、或對其後人有影響嗎?”
單飛笑笑,“你聰明瞭很多,知道開始發問了。”
“什麼?”烏青很是困惑。
單飛解釋道:“這世上有東西存在,人類為求對其的理解,就會產生對應的解釋規則。不過人類認知有限,在規則理解之外,為了消除自身的困惑,又產生了崇拜。”
“這個我懂,老大你舉例說過了。對城隍爺的崇拜伊始是個紀念,後來很多人忘記這個紀念,只要有個**實現不了,就希望藉助城隍爺幫忙,各種神靈崇拜的產生多是和此類似。”
單飛點點頭:“不錯,自古以來,人類對各種不解的、難以掌控的現象都有崇拜,比如對水、對龍、對風,還有對山。很多人總希望從中得到力量,事實上力量可能會有,但很多時候並不如人想的那樣,而這種力量消失後,還是會導致崇拜的風俗流傳下來。”
“比如老大前